王冬英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兽医站,青海同德 813299)
牦牛布氏杆菌的防控措施
王冬英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兽医站,青海同德 813299)
牦牛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除了牦牛外,几乎所有的偶蹄兽均可被感染。防控此病难度较大,涉及环节众多。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划定疫区、划分牧场、接种疫苗、中间宿主的杀灭和奶、肉、毛的处理等,要落实到位,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牦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此病除感染牦牛外,所有偶蹄动物包括羊、猪等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此病感染多是由布氏杆菌引发,成年母牛感染此病的概率高。感染途径多数经消化道、生殖道、皮肤、黏膜等处。已经感染的病牛可通过泌乳、配种、分泌的黏液等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日常管理过程中,养殖饲养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对病认识不清,在诊治、接产、护理病牛期间,很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除了直接感染之外,间接感染也常发生,例如,通过饲草、用具、未经消毒的肉品、被污染的皮张及器脏等的带菌,进行该病的传播。由此,加强个人防护对防控此病意义重要。
母牛感染后以流产为典型症状。一般多发于怀孕后的6~8个月。临诊也有不流产的病例,但是,多数会伴有死胎或弱胎,典型症状可见产后排出棕色或灰色恶露。有的病例表现为胎衣不下,长期排脓。隐性感染病例,可再次怀孕,重复流产不多。机体遭受致病菌侵蚀,乳房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降低产奶量,导致乳汁变质,甚至出现乳房肿块,失去泌乳能力。有的临床出现关节炎症状,皮下脓肿更为明显。
公牛感染后,睾丸及附睾出现炎症,伴有明显的疼痛。同时,食欲不振、体温升高。患病后3个月,睾丸有硬化倾向,严重的坏死,影响配种效力。有的可见公牛阴茎有红肿症状,个别出现小结节。
需要强调的是,人也可能被此病原体感染,人一旦被布氏杆菌感染,常会表现出疲乏,伴有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较为典型的病例出现“波浪热”,即夜间人的体温会骤然升高。待到早晨出汗之后就会接近常温。在体温升高、发热期间,表现出神志清醒,可以活动。但是在体温逐渐下降时,自觉症状就会加剧,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加剧,还有盗汗,消瘦,四肢死力,肝肿大等症状。待到病症严重时,会丧失劳动能力,有的还可能发生睾丸炎、流产、脑炎、胸膜炎等。所以,要做好布氏杆菌病疫区养殖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3.1 管理技术人员的防控措施
此病为人畜共患,所以,要做好人员防护,特别要落实好防控布氏杆菌病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组织体检,发放必要的劳保用品,做到防控于未然。
3.1.1 计划免疫
健康饲养管理人员,每年1次免疫接种。此病流行区,每年每人2次免疫接种。考虑到此病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3~4月份,所以,每年的10~12月份加强接种,可取的更好的防控措施。
3.1.2 防护措施
接触病牛时,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工作完毕要进行消毒。特别是处理流产病牛时,更要特别注意,不能带伤进行操作,不能将工作时的衣物、用具带到食堂、伙房及宿舍。工作完毕经过彻底消毒方能吸烟、饮水和进食。
3.1.3 发现疑似,要立即确诊
如果发现有被染病可疑症状出现时,应及时进行确诊和治疗。
3.2 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措施
牦牛群中,有感染布氏杆菌病例,加强检疫,显阳性病例,及时隔离饲养。饲养期,每间隔30~45d,感染牛群及时进行血清平板凝聚试验2次。阳性感染病例,经检疫仍然显阳性病例的,可根据患病情况及长势情况,进行转移屠宰,或者是远离健康牛群单独隔离使用。经不断检疫后,淘汰检疫显阳性病例,而阴性病例建议及时免疫注射M5号菌苗,做好此病预控措施。随着检疫工作的开展,显阳性病例增多时,建议成立阳性隔离牛群,指派专人进行看护。期间加强护理工作,严格消毒流程,在兽医督导下不断淘汰阳性群体,并随着诊治康复工作的进行,挑选健畜培养健康种群。
此外,被病畜污染的场地、设施等,进行彻底地消毒处理,一般药剂,来苏水、石灰乳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皆可。期间,流产胎儿、胎衣、产道分泌物等,严格消毒处理。病死畜皮毛经来苏水浸泡,乳汁经过煮沸处理,排泄粪便经发酵处理,都可达到遏制致病菌滋生的目的。
3.3 治疗措施
母牛患病后,有流产伴有子宫内膜炎症状,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是呋喃西林溶液灌洗子宫和阴道。1~2次/d,直到无分泌物即可。也可以用青霉素3 000~5 000 IU/kg,链霉素10 mg/kg,肌肉注射,2次/d。除此之外,还可以饲喂益母散:益母草50 g,黄芩30 g,当归25 g,熟地25 g,白术25 g,双花25 g,连翘25 g,白芍25 g。混合研末,开水冲后,候温灌服。对于发生睾丸炎或关节炎的公牛,可以用秦艽巴戟散试治,其中,秦艽25 g,巴戟25 g,知母35 g,黄檗35 g,防己35 g,丹皮30 g,连翘30 g,双花30 g,延胡25 g。混合研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1] 李英才,吕武夫,孟正权,等.布氏羊型5号菌苗对牦牛和绵羊气雾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J]. 甘肃畜牧兽医,1984,(6):5-6.
[2] 铁富萍,尼玛.海晏县牦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