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嵩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诸城 262200)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赵汉嵩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诸城 262200)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业不仅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来源。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必须全面客观的认识畜禽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1.1 生产布局和承载不合理
过去一些老的养殖场(户)因历史原因仍建在居民区或水源地附近。许多养殖场过于集中在某个区域内,造成畜禽养殖污染高度集中,同时受到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无法搬迁。由于单位面积土地上消纳的畜禽粪污能力有限,导致超出单位面积土地畜禽粪污承载能力。
1.2 养殖业者环保意识差,不重视污染治理
大多数人对规模养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了解。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没有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改造等项目加大了对粪污处理资金扶持,但是与整个养殖业发展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1.3 缺乏养殖污染治理保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没有畜禽养殖污染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我们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了在畜产品的产量上。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单靠畜禽养殖从业者自身投入难度较大。目前,各级政府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缺乏用地、用电及税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2.1 严把畜禽养殖布局、控制畜禽养殖规模
认真落实好“禁养区、限养区、适合养殖区”设定范围,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区限期“退村入园”,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区控制规模。同时,根据畜禽养殖业规模,分析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和趋势,通过计算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农田畜禽粪便有机肥可消纳量,对诸城市畜禽粪便负荷量和承受程度进行警报与分级,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提出消减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对策和措施。
2.2 建立准入制度,严把污染源头关
建立养殖业准入制度,健全从源头抓好畜牧污染的管理制度。对申报的畜禽养殖场由环保和畜牧等部门实地考察,依据《畜牧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和区域规划布局做出相应的审批,严格禁止无任何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进行养殖。
2.3 制定畜禽养殖污染保障措施,鼓励综合利用
以引导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消费为手段,推进诸城市种植业和养殖业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依托现有有机肥生产企业,带动养殖业粪便综合治理和耕地土壤肥力的提高。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的路于,改善环境质量。
2.4 推行健康养殖理念,建设粪污处理示范点
推行健康养殖,提倡科学养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源头上降低畜禽生产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按照环保、节能、效益协调同步的原则,建设投资较少、处理效果较好、运行费用较低且适合国情的粪污处理示范点,通过畜牧业科技下乡、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加快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确保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2.5 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念,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以此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引导农民改变养殖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式,加强对村民、养殖企业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追求环境权利的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好农民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