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改芝付君花李海英
(1.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 666202;2.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勐海 666300;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 666200)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陈改芝1付君花2李海英3
(1.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 666202;2.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勐海 666300;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 666200)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是常见的一种牛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由于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常常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勐海县勐阿镇纳丙村委会阿克西腊新寨自然村,位于勐阿镇西北部,距勐海县城50 km,是一个山区村寨,全村70户,饲养牛50头,猪235头。1998年6月20日,该村李某饲养的2头牛发病,并有病猪死亡,由于该户缺乏防疫意识,对病死猪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在1998年7月20日,将病死猪只运至该村的小河附近屠宰食用,导致该片水塘大面积被污染,而该水塘是该村家畜饮水的主要水源地。本村张某饲养牛的2头牛饮用了该水塘的水后出现高烧、废食、拉稀等症状,并很快发生死亡。 据户主和本村兽医介绍:病牛高热,体温为40℃~42 ℃,精神沉郁,低头拱背,肌肉震颤,鼻镜干裂,结膜潮红,呼吸困难、咳嗽、呻吟。脉搏增速,达80~110次/min,反刍停止,食欲减退,流涎,呈白色泡沫状从口角流出。胸部叩诊疼痛,听诊有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多呈液状并混有黏液、黏膜片,有时混有血液,腥臭或恶臭。腹泻开始后,体温下降,并迅速死亡。
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脉搏加快,运动失调;死后肛门和鼻、口有少量出血。病程稍长的患牛一般在数小时至2 d内死亡,主要表现为高热,反刍停止,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后死亡。牛巴氏杆菌病潜伏期为1~7 d,多数2~5 d,病牛早期体温高达40℃~42℃,离群垂头站立或卧地不起,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血性败血症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
2.1 败血型
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脉搏加快,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就死亡。
2.2 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伴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黏液脓性鼻液流出,严重病牛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较长,常拖至1周以上。
2.3 水肿型
除有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不反刍等,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发生炎性水肿,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
该病的临床诊断由于初期发病死亡较急,又无明显示病症状,从临床上迅速做出诊断确实困难。死亡时,体温不高,心律快,死亡急,故对最初死亡的病牛误以为是前胃迟缓,瘤胃酸中毒死亡。但后来根据牛的肌肉震颤、眼睑抽搐、往后使劲、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口吐白沫、一抓一动就死牛等特点,初步确诊为传染病。巴氏杆菌病因有高热、肺炎、局部肿胀以及死亡快等特点,易与气肿疽、炭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1)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后,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其他药物对症治疗,疗效显著。病牛灌服EM原露液20 ml,1次/d。另外,饮口服补液盐水和奶粉。对病程稍长、病情较重的病例采用0.9%生理盐水500 ml、青霉素160万IU 10~15支、地塞米松20 mg;2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 g、10%安钠咖2 g;5%碳酸氢钠500~1 000 ml;10%浓盐水300~500 ml,静脉注射,2次/d。
(2)对病症稍轻的患牛,采用青霉素160万单位10~15支、链霉素100万IU 10支、10%安钠咖2 g,肌肉注射2次/d。对心律过快的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 mg,肌肉注射1次/d。对咽喉水肿的病牛用呋塞米注射液按1 mg/kg肌肉注射1次/d。
(3)对急性病牛,以大剂量四环素(50~100 mg/kg·体重)溶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制成0.5%的溶液进行静脉注射,每天2次,效果很好。也可用其他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肌肉注射量2.5~5.0 mg/kg体重;静脉注射量为2 mg/kg体重,2次/d。如配合使用抗出败多价血清,大牛60~100 ml,小牛30~50 ml,1次注入,效果更好。经过10d左右的紧急治疗,发病牛陆续治愈,没有新的病例出现,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5.1 免疫接种
疫情发生后对该村的猪、牛进行紧急免疫,通过该次疫情得知该村大部分猪牛均无进行过预防免疫接种,因此建议要认真做好春秋两季的防疫注射工作,且应常年补针,做到保质保量,将防疫措施到位才是有效防止该病的暴发与流行的根本。为有效控制该病我们对未发病的牛紧急注射牛巴氏杆菌灭活疫苗,4~6 ml/头。要求农户将牛圈养一段时间,割草饲喂,避免感染。
5.2 卫生消毒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是切断该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疫情发生后我们对该村的罗某和张某的饲养厩舍用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交替、轮换消毒,并对污染的水源、病牛放牧过的地方,该村道路、草场、水塘边、和易导致该病传播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消毒,1次/d,连续消毒1周。
5.3 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是该病的重要的传播源,该次疫情的暴发直接导致原因就是屠宰病死猪导致水源受病原污染引发疫情,因此发生疫情后要对病死畜处理要严格地遵守动物无害化处理原则,对病死畜要深埋,严禁食用和销售,周围的环境、牛舍及整个疫区要严格消毒,防止疫情的暴发与流行。
(1)由于冬季房屋不保温,养殖户不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导致环境恶劣,使病菌得以滋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在治疗前,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好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既利于疾病的治疗,又节省费用。
(3)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饲养工具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疫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牛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隔离、诊断、治疗,把疫病损失降低到最低。
[1] 许建平,乐朝晖.奶牛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3,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