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猪瘟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5-01-25 07:01:3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非典型耳病猪群

何 涛

(姚安县适中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姚安 675304)

非典型猪瘟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何 涛

(姚安县适中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姚安 675304)

目前,猪瘟的发生已经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大多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即呈现隐性感染。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暴发,如饲料出现霉变、发生严重的蓝耳病或猪圆环病毒病的后期、口蹄疫后遗症等。猪瘟在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以哺乳期仔猪多见。保育期小猪、中大猪发生猪瘟,很多时候是因为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管不当,或猪场发生了严重的其他传染病(例如,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

近几年来,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症状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哺乳期仔猪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率较高达50%~70%,甚至更高时,应引起警觉。猪场发生猪瘟后的猪群死亡率与猪群的营养状况和混合感染程度有密切的关联。

1 流行特点

非典型猪瘟也称为温和型猪瘟,是由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株所引起。非典型猪瘟的特点是:发病不受年龄、性别、季节性影响,潜伏期(2~3 周),病程较长,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低。呈现出非典型化和慢性经过,多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性感染)及新生仔猪先天免疫耐受等,常和其他病(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成年猪多能康复,而仔猪的死亡率较高。病理剖检特征不明显。本型的病毒在易感猪中多次继代传播后,往往能恢复其毒力,出现典型症状及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目前,非典型猪瘟多见的是亚临床症状,即呈隐性感染,症见仅显低热,有呼吸及神经症状。病猪厌食、精神沉郁、眼结膜炎、皮炎、下痢,部分运动失调,消瘦、后肢麻痹,公猪包皮积尿,有的可存活3个月以上。母猪感染表现为繁殖障碍性症状,可出现流产、木乃伊胎、畸形胎、死胎、弱胎。弱胎胎儿出生时皮肤可见出现血带,几天内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见淋巴结呈现肿胀、脓性、水肿、出血,呈大理石花纹样或色呈红紫现象。肾脏出血从点状到血斑大小不等,出血常发生在皮质表面,很少见于髓质和肾门部。膀胱、喉、会厌软骨、心脏、肠黏膜、浆膜和皮肤也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脾脏梗死,呈黑色,大小不一,从表面轻轻隆起。

4 非典型猪瘟频发原因

4.1 免疫

疫苗不合格,保存不恰当,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严重影响免疫效果。

4.2 用药错误

抗生素类中的卡那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对机体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能影响预防病毒类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注射前,错误地使用这些药物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会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4.3 猪群来源杂乱

有些猪场的猪群来源于不同的地区,仔猪日龄不同,是否经过免疫以及免疫的效果都难以确定,如果混有带有病毒的病猪,混群后即会发生感染。

4.4 垂直感染危害

猪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产畸形胎及产后数日的瘦弱仔猪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5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使用疫苗免疫后,猪瘟的发生率虽有明显降低,但仍会有猪感染猪瘟,只不过症状趋于温和,呈现非典型性或温和型。同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与猪瘟病毒密切相关,两者有共同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也可导致猪死亡和新生仔猪死亡,小猪的临床诊断特征和大体病变与感染慢性型猪瘟相似。因此,临床上出现非典型病例时,很难确诊。

5 应对措施

(1)紧急接种猪瘟疫苗。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开展紧急接种工作,剂量可增加至常规量的6~8倍,根据日龄大小,一般为2~5头份/头(脾淋苗),10~30头份/头(细胞苗)。

(2)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严防引入病猪,切断传播途径,广泛持久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尽快处理病猪,以免病毒积聚和扩散。

(3)按免疫接种程序对猪群实施猪瘟苗超前免疫。

(4)加强清洁卫生,定期对厩舍环境及饲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不能用刺激性过强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氯制剂等,以免因刺激过大损伤呼吸道黏膜而继发细菌感染。

(5)饲料中添加药物保健,防治细菌继发感染,除添加抗生素外,还需添加电解多维、VC、抗病毒药等,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6)加强猪瘟抗体监测,最好能把全场的种猪群全面检测一次,把抗体水平低下者及时淘汰,因为这部分种猪往往是带毒猪。据有关资料表明:怀孕母猪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致使新生仔猪带毒或发病。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了解种母猪群猪瘟苗的免疫情况,因为如注射猪瘟苗 20 d内检测的话,往往抗体水平较低,造成误判。

(7)做好伪狂犬、蓝耳病的免疫工作,只有猪群的整体免疫工作做好,才能确保疫病无机可乘。

(8)合理的免疫程序。种母猪:产前一个月内免疫一次,或实行全场统一免疫,每半年一次;仔猪:①超前免疫,1 头份/头,隔 45 min方可吃初乳;40 d左右注射第二次(此方案适宜带毒的猪场或猪瘟病流行的猪场)。② 20 日龄、60 日龄各免疫一次。

猜你喜欢
非典型耳病猪群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2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猪蓝耳病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8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