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楷
(四川省荣县鼎新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荣县 64310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卢永楷
(四川省荣县鼎新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荣县 643105)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引起呼吸综合征和繁殖障碍,可见患猪的躯体末端和耳朵皮肤发绀。患病母猪出现早产、流产、木乃伊胎、死胎。患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繁殖障碍。患病育肥猪呼吸困难,并且死亡率较高。该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是14 d左右,人工感染是4~7 d。
母猪:患病母猪出现厌食、精神倦怠以及发热,妊娠后期会出现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的问题,持续复发,降低产奶量,发病后期表现是不能站立、后躯无力,流产率能够达到30%。
仔猪:最易感染的仔猪为2~28日龄,100%的发病,80%的死亡率,在出生或者几天以后就会死亡,主要表现就是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打喷嚏、嗜睡、后肢发麻等[1]。
育肥猪:患猪出现结膜炎、眼睑肿胀、肺炎症状、腹泻,也有可能死亡。
公猪:患猪打喷嚏、咳嗽、运动障碍、呼吸急促。精神不振、射精量少以及品质下降等。
依据疾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以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疾病。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例如,RT-PCR检测或病毒分离鉴定,如果结果是阳性,则表明是猪蓝耳病。分子生物学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式,RT-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杂交技术,PRRSV的RNA是基本模型,因此,来当作能够扩展OFR7的433bp,通过地高辛标记形成特异性cDNA探针,进而形成PRRSV RNA的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可以检测巨噬细胞、肺部、淋巴组织等PRRSV的RNA,拥有比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
3.1 加强管理
在饲养的时候,需要尽可能改变养殖条件,保证具有一定的饲养密度,切实做好通风、消毒、驱虫、保暖、防暑降温等工作。为了保证能够具备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实行全进全出和封闭管理制度,禁止参观,保持自繁自养。实施这种饲养方式,需要保证饲料质量和全价配合饲料,保障可以增加抵抗能力,降低引种次数,保证能够从非疫区引种,适当进行隔离观察,在确保没有问题以后进行饲养。
3.2 切断传播途径
加大养殖户以及兽医工作人员学习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力度,保证能够有效合理的斩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好扩散和流行。在分析和研究疾病传播途径的时候,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意见,吸血昆虫和空气传播等。吸血昆虫主要就是指蚊子,对于传播途径还是具有很大不同的引荐,需要重视研究。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方式就是切断住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主要包括同批猪之间平行传播以及母仔垂直传播。在同一批猪群中,存在持续感染PRRSV的现象,所以,需要最大限度禁止疾病在猪群中生存、再次传播以及循环,避免大量感染猪群。此外,还可以通过公猪精液传播到不同猪群中,同时运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传播途径[3]。
3.3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科学免疫程序是控制疾病发生的根本方式,需要所有养殖基地依据实际场地情况、季节变化、疾病流行情况等,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免疫程序。基本上需要每隔六个月以及母猪生产前一个月需要注射4ml高致病性猪可蓝耳病灭活油佐剂疫苗,在四周以后可以加强一次免疫。在出现疾病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强化免疫,此外,还需要对其他疾病进行免疫,包括猪肺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等。当感染猪蓝耳病的时候,需要合理控制猪瘟,避免发生高死亡率,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当给猪接种猪气喘病疫苗,最大程度降低猪肺炎支原体的危害,提高自身抵抗能力。
3.4 做好疫病监测和防疫管理
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发生的重要方式就是做好疫病监测和防疫管理,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免疫档案,对免疫猪群体进行定期抗体检测,依据免疫抗体实际水平情况和检测数据来进行适当免疫。在发生疾病以后,需要提高应急措施,在出现疾病以后,需要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疾病的处理,及时消灭处理发病猪以及同群猪,及时进行消毒,尽可能快的发现传染源,及时消灭,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明令规定不准养殖户私自低价或者乱扔发生疾病的猪,最大限度控制疾病的蔓延和扩散,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定期检测猪群中猪蓝耳病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一季度需要检测一次,利用采样抗体检测的方式来处理各阶段猪群,经过四次检测以后,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抗体变化,就表示猪群具有稳定的情况,反之,如果适当增加阳性抗体,就说明在卫生与管理的时候出现一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重视,及时改正[4]。3.5 药物治疗
现阶段,还没有专门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需要切实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一旦猪被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不可以盲目的给猪群乱使用抗生素药物。在发生疾病以后,如果盲目用药,不但会增加死亡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疫情严重程度[5]。
总而言之,现阶段,还没有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所以,需要切实做好防控和免疫工作,在发生疾病的时候,加强控制传染源,有效隔离病源,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
[1] 江大春,程新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186-187.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广东农业科学,2011,(5):147-149.
[3] 农爱红,陆必科.一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1):130,132.
[4] 朱金荣,李德风,蒋友斌,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J].农技服务,2010,25(10):100-101.
[5] 王卓南,罗继源,张鉴明,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山东畜牧兽医,2012,(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