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韦兰松,广西忻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师,广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
由于林下饲养土鸡使鸡的活动空间扩大,发挥了鸡只活泼好动的特点,同时,以林地下的灌木果实、草籽、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多,这样生产的鸡只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由于肉品质量好,价格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选择土鸡养殖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发展林下经济快速致富的好项目。现就林下养殖土鸡的技术措施,并供同行互相交流学习。
1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1 场址的选择
要求比较独立、向阳、避风、干燥的缓坡林地或果园,严禁选择排水不出的凹林地或果园。
1.2 鸡舍的修建
根据饲养量需求修建有育雏鸡舍和育成鸡舍,根据果园、山林灌木林地势条件,在山上开辟一块平整的地方修建鸡舍,舍顶盖上油毛毡或水泥瓦。平整地的大小和鸡舍建设多少根据养殖量而定,育雏舍按25~30只标准建设,育成舍一般容鸡量为10~15 只/m 2。依据地势,舍宽5~10 m,棚中间高度2.5~3.0 m(太低不方便人员搞卫生和防疫,太高又浪费材料),长度依据养鸡量和地势长度而定。同时,在鸡舍内搭建平台,可选用木条、竹竿、塑料网做网格式活动平台,高度以容易清除粪便消毒为宜,供鸡柄息。
1.3 鸡舍场地周边设围栏
选择尼龙网、塑料网、栏高1.5 m,间隔2 m打一木桩或利用树林做桩,把围网固定在桩上即可,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2 500~3 000只/hm 2。
1.4 辅助设施及设备
备足料桶和饮水器,按每25~30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
2 饲料供给条件
2.1 建设饲料房
备足饲料,林下比较潮湿,鼠害多,饲料房要求干燥,防雨防鼠蛇。最好建在值班室和鸡舍之间。
2.2 全价配合饲料
选择信誉好的大的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如正大鸡饲料,大北农鸡料),产品质量有保证。
2.3 林下养殖特供饲料
可在林下养殖蝇蛆喂鸡,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提高鸡肉品质。蝇蛆可采用鸡粪稻草育虫法:挖长、宽各1 m,深0.6 m的长方形土坑,可利用鸡粪便、甘蔗渣或稻草,浇水拌湿后发酵,上面用木板盖好,木板上留下一个0.3 m的活动窗口,让成蝇采食产卵,约8 d即可生虫,翻开让鸡采食 [2]。
3 选择优良的土鸡品种
目前,在广西比较适合林下养殖的土鸡品种有:灵山土鸡,宏华土鸡。
4 雏鸡的饲养管理
4.1 温度和湿度控制
小鸡的育雏全部在育雏房进行,育雏舍温度控制,育雏舍温度可用暖气管道或红外线灯加热保温,舍内挂有温度湿度计。进雏前,将鸡舍温度升高到35℃~37℃,前7d每2d降1℃,7d后每2~3d降低1℃,降至21℃时维持此温度。湿度控制,1~15d湿度控制在60%~70%,16~30d湿度控制在50%~60%湿度过大雏鸡羽毛容易脏乱,食欲不佳。病原微生物和球虫容易滋生。湿度过低,干燥容易造成雏鸡脱水,消化不良。育雏房要经常开窗换气,排除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
4.2 雏鸡饮水
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又称为“开饮”,饮水中可加入10%葡萄糖水或8%红糖水,也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能增强雏鸡体质和抗病力。
4.3 做好开食
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料,又称为“开食”,进舍后的雏鸡第一次饮水3h后才能开食,饲量每只4~5g。逐渐增加饲喂量,采用少给勤添法,每天喂料6~8次或自由采食饲喂法均可。
5 育成鸡的放牧饲养管理
5.1 林下放牧时间
小鸡出壳育雏至30d脱温,体重250g 以上,方能进行林下放养。
5.2 引导训练
对刚放养的脱温鸡进行引导训练。为尽早使小鸡养成在果园林地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果园林地开始,早上以露水干后为宜,一般为上午10点钟后和太阳出来天气温暖时放牧,饲料和饮水器放在鸡舍外或林下干燥处。
5.3 养殖场出入人员管理
养殖场地最好禁止外人随意进入,防止意外带入传染病。平时要注意观察,防蛇、兽、老鹰等危害鸡群。
6 常见病的防治
6.1 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鸡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排带血液的粪便,并有零星死亡。防治措施:育雏舍保持干燥,育成舍和运动场保持干燥、通风,及时清除粪便和潮湿垫料。在饲料中拌入球虫灵粉等治疗。
6.2 鸡白痢
鸡白痢的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羽毛松乱,两翼下重,缩头颈,不吃不动,挤在一起,频频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粘在肛门周围,结成块状。病鸡感染后常因虚弱衰竭死亡。湿度大的育雏舍雏鸡容易发病,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
6.3 鸡新城疫的防治
雏鸡用新城疫苗Ⅱ系进行饮水或喷雾免疫,2月龄后进行新城疫苗Ⅰ系注射免疫。
6.4 鸡禽流感的防治
主要是对鸡群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
6.5 鸡法氏囊病的防治
主要是对鸡群进行法氏囊病疫苗进行免疫注射。
参考文摘
[1]谢贵兵.林地养鸡技术要点[J].家禽业,2012,(6):26-27.
[2]郎跃深.蝇咀养殖技术与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