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1年生猪养殖达到历史最高位以来,持续几年的猪价是呈现“跌跌不休”的局面,猪价从10.5元/斤的价格下跌到当前的6.5元/斤,跌幅达到4元/斤。目前,全国养猪企业及农户仍处严重亏损状态,自繁自养出栏每头均亏损100多元。受此影响,贵州养猪业遭遇滑铁卢陷入一年赚一年赔一年平的怪圈。比较分析导致猪价格下跌的原因,除市场因素外,不规范的养殖模式,生产不出优质猪肉,与此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本着提升养猪标准化的原则,从选址科学,建场规范;设施完善,设备配套;管理规范,防疫到位等3个层面阐述工作思路,为本地生猪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贵州本地的生猪养殖,正逐渐由传统的散养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这种态势下,更新的技术、更新的工艺、更新的生产被大量的推广应用。因此,为提升贵州本地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益,有必要实行生猪规模养殖的标准化,走向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从选址科学,建场规范;设施完善,设备配套;管理规范,防疫到位等3个大的角度,细致分析介绍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规范化标准,为今后推广规范化的猪场养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1 选址科学,建场规范
科学选址,禁止在禁养区建场,比如:风景区、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工业规划区等地,都属于禁养区。建址用地,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宜选择耕作用地。猪场地势要求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但是,坡度不宜过高,更不宜建在风口处、低凹处。建场要求水、电齐全,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充足,可靠便捷。猪场距离主要干线适中,满足地方防疫的基本要求。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1 000m以上、距二级公路500m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100m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500m以上,距离其他年出栏生猪999头以上养殖场1 000m以上,年出栏300头以上养殖场500m以上、年出栏生猪1 000头以上养殖场1 500m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 000m以上。
2 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经建好的猪场,布局划分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各区界限明显。管理区上风向,地势高燥处;隔离区下风向,地势低洼处。各区功能分明,净道和污道分开,做到水污分离。所有猪群,分开饲养。根据猪场养殖需求,配置必要的通风、饮水、采食、降温、取暖等设施,条件允许的,增设喷淋降温设施。种猪舍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上风向,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育肥猪舍应离出栏猪舍较近。各类猪舍应采用钢架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种公猪所需猪栏面积6.0m 2/头以上、生产育肥猪所需猪栏面积1.0 m 2/头以上,小群饲养的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所需猪栏面积2.0m 2/头以上、分娩母猪所需猪栏面积4.0m 2/头以上。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猪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猪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
3 管理规范,防疫到位
生猪养殖用料,严格参照《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标准调配,确保供给的日粮营养全价,达到标准化的用料需求。禁止使用无营养价值的自配料,更不得使用含有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有毒物质,确保日粮的全价、绿色、环保。严格防疫程序,切合地方实际,根据相关防疫标准要求,落实到各细节。例行接种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消毒灭源的卫生管理措施,有效切断病原传播,控制各类病害的发生,提升养猪效益。完善日常消毒制度,配置必备的消毒设施,所有消毒室、消毒池、更衣室等,配置齐全。建立卫生防护制度,及时清扫圈舍,确保舍内清洁卫生。总之,在标准化猪场的疾病防控工作中,兽医卫生和免疫接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协同作用提升疫病防控工作质量。在这两个方面都应高度重视,建立系统化的兽医卫生防疫体系,并根据地方养殖实际情况,规范操作流程,协调兽医卫生与免疫接种间的关系,将两者摆着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急性感染病例出现,及时进行隔离,积极进行诊治。治疗期,使用的所有药物,要符合无公害化禽畜用药的规定。诊治不及时,所有病死猪,参照GB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公害化处理规程》等相关规定,及时做好无公害处理。场区所有卫生管理工作,都要符合国家相关养殖环境控制、粪便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沼气池酵解,达到禽畜养殖排污标准等的相关规定。总体做到,场区内的污物及时清理干净,所有粪污集中无公害处理,确保场区内洁净卫生。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并完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比如:岗位责任制、卫生防疫制、兽药使用制、岗前培训制、档案管理制等,都要落实到位。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匹配专门的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规划厂区管理,分开设置净道和污道。进出车辆、人员,一律单向流动。标准化猪场,尽量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培育属于自己的自繁种群。非特殊情况,不得引种。引种禁止自疫病区,严格疾病检疫。同时,落实好隔离观察,确保引种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