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现状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传统农业,巴彦淖尔市各旗县根据各自地域特点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总体思路是“政府推动、统一规划、项目支持、市场运作、示范引导、多方投资、共同建园”。总体建设方向是:“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县域有别、培育主体、提效增量”。示范原则是:围绕产业搞示范,围绕推广搞示范,围绕效益搞示范。明确的发展要求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民间投资,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势头。目前,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把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经营模式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据统计,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共落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6个,示范面积2 666.67hm 2,辐射带动2.67多万hm 2。其中,市、旗县区两级共建49个。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突出表现了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人员参与多。291名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积极参与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共开展试验示范219项,集中展示8大类40个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小麦套晚播向日葵、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等7项重点技术。二是建设规模大。每个园区平均示范面积在46.67hm 2以上,其中临河干召庙镇胜丰村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面积达到113.33hm 2,杭后三道桥镇柴脑包村示范园区单种小麦面积达到75hm 2。三是建设标准高。所有园区采取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全部实现了渠、沟、路、林、田配套,有的园区还实现了井渠双灌;并且园区交通便利,便于观摩学习。四是协作增强。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农牧业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建设示范园区,其中市、旗县区两级共建49个,占园区总数的87.5%。有5个园区为区、市、旗县三级共建;有31个园区至少有3个单位参与建设。此外,有17个园区与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结合。
2 发展的新特点
巴彦淖尔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总体特点是:项目新、品种多、参与农户广、示范强的特点。尽管如此,巴彦淖尔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依然在创新中加快了建设步伐。我们欣喜地看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已有了显著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是:在种植方面表现突出的是杭锦后旗4大特色园区之一的康尔徕农牧业生态园区,该园区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即城郊旅游业、生态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业、绿色瓜菜交易和农副产品流通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在养殖方面表现突出的是富川公司现代肉羊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也形成了自身特色,即实施林下经济,在舍饲条件下,把羊养在模拟自然环境的人造森林中。通常羊怕热高于怕冷,夏季防暑的最好方法是林荫,羊圈内栽树、在养殖运动区域内树与羊小隔离,夏季在中午喷水雾降温,这样,树木不被破坏,而且可以提高肉羊在夏季生产性能,这样就把绿化和肉羊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被动植树到主动植树的转变,做到了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双赢”局面。
3 建设措施
建设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机制是灵魂,创新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纲。巴彦淖尔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围绕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建设10个市级以上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1个国家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建5个自治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化基地20个,建设自治区级新农村科技试点5个。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发展的思路,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产业化道路。(1)在规划科技园区的建设中,应着重加入生态型发展要素,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使巴彦淖尔市的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成为产业发展龙头、成果转化基地、技术推广中心,并能够长期起到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把“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来抓,核心是把科技示范园区及基地建设与标准化和品牌化有机结合,把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让龙头企业,特别是科技型龙头企业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起到主体重作用。(3)广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理念,通过以科技为主线,信息交流为纽带,示范推广为手段,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推动整个农业的上档升级。同时要加快机制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步伐。“生态建设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这一理念已成为巴彦淖尔人的共识。在生态科技园区建设中要注重机制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减少重复性的复制,切实拓展好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