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015-01-24 18:10:45赵立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乳乳汁病原体

赵立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罗洼农牧技术服务中心,756504)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赵立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罗洼农牧技术服务中心,756504)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排出灰白色稀便或呈急性败血症症状。牛场技术人员素质差异,管理、饲喂不当,均可导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并且本病常与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严重时其发病率可达到30%,死亡率15%以上,经济损失惨重。

1 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即可随乳汁或其他污染物进入胃肠道,成为常在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母牛营养不良、运动不足,致使乳汁质量不佳,气候突变,牛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素,或犊牛不能及时吃到初乳、初乳喂量不足、断脐消毒不严、抵抗力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发生本病。

本病主要危害未吃初乳的1周龄内的新生犊牛,吃过初乳的或2周龄以上的犊牛很少发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舍饲期间,而放牧季节很少发病。[1]

2 临床症状

2.1 败血型大肠杆菌病

常常发生于2~3日龄的新生犊牛,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病程较短,表现发热、不食、精神不振、卧地不起,有的伴有剧烈腹泻,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或1至2天内死亡。有时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发病急,病程短。

2.2 白痢型大肠杆菌病

多发于1~2周龄的犊牛,粪便为灰白色,可能混有血丝和气泡,稀薄、水样或糊状,味道酸臭,体温39.5-40.5℃(犊牛正常体温38.5-39.5℃),持续2-4天,症状轻的几天即可恢复,但影响生长发育。重症最后因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亡。[2]

3 病理变化

由于腹泻导致脱水,病牛消瘦,眼下陷,肋弓明显,肛门周围粘有稀便。皱胃黏膜红肿,内常有大量的凝乳块,小肠内容物如血水样,含有气泡,充血、出血。有的肠黏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充血。病程长的可有肺炎和关节炎的病变。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初步判定。确诊可无菌采取小肠内容物和肝脏、脾脏等实质器官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必要时通过血清学试验确定其血清型。

显微镜检查经过革兰氏染色的大肠杆菌呈红色,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形成光滑型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5 鉴别诊断

本病注意与沙门氏菌病、轮状病毒腹泻、球虫病、牛冬痢、犊牛梭菌性肠炎等区别。这些疾病症状相似,主要通过病原鉴定。

5.1 牛沙门氏菌病

病原体是沙门氏菌,主要特征是发烧、下痢,粪便带血、恶臭。

5.2 轮状病毒腹泻

病原体是轮状病毒,主要特征是1周内犊牛呕吐、腹泻、脱水。

5.3 牛球虫病

病原体是球虫,主要特征是恶臭的血痢和大肠黏膜出血性炎症,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球虫卵囊。

5.4 牛冬痢

病原体是弯曲杆菌,主要发生于冬季舍饲牛。以腹泻为特征,很少死亡。

5.5 犊牛梭菌性肠炎

病原体是魏氏梭菌,以血便为特点,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黏膜出血坏死。

6 防治方法

6.1 治疗

已发病的犊牛减少喂奶量到原来的一半,另一半可掺水。

高锰酸钾5g,制成0.5%的溶液灌服,每天2-3次,效果较好。或使用磺胺脒、呋喃唑酮、庆大霉素、链霉素、小檗碱等口服。[3]

对脱水严重的犊牛应口服补液盐或输液治疗。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水1000m1),让犊牛自由饮用。

输液使用林格氏液、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输液量根据脱水情况使用500-1500ml,必要时配合5%碳酸氢钠、Vc,血便严重的可以肌注Vk3、卡巴克洛等。

下痢不止应口服碱式硝酸铋(5-10g)或活性炭(10-20g)。微生态制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

据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生产的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湿热型腹泻有较好的效果。

6.2 预防

做好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优质的乳汁。

保持产房等牛舍及环境的清洁、干燥,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并经常进行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冬季要注意保温,防止贼风。

母牛分娩前要用消毒液清洗后躯、外阴,乳房;产房严格消毒,犊牛出生后严格处理脐带,最好用5%的碘酊浸泡或涂抹断端,防止通过脐带感染发病。

我国养牛较粗放,尤其是农村,母牛大多躺在粘有粪尿的地上,每次哺乳或挤奶前,必须对乳头、乳房清洗消毒。犊牛出生后必须尽早喂给初乳,哺喂初乳至少3-5天。大型品种初次可以喂2千克左右,体弱的犊牛0.75-1kg,每日2-3次。弃去前三把奶,患乳腺炎和患病牛乳不得饲喂犊牛,犊牛饲喂要“四定”,即定时、定量(喂量可按犊牛体重的8%-10%计算)、定人、定温(奶温35℃)。

哺喂用具以带奶嘴的容器最好,有的牛场使用奶盆或桶,会影响犊牛的消化。因为这样会使犊牛吸吮乳汁时食管沟反射完全,使食管沟闭合,乳汁全部进入皱胃,用盆或桶哺喂时则容易溢入前胃,引起异常发酵而发病。哺喂结束后,需将犊牛的嘴擦干净,以免互相吸吮乳头或脐带,引发感染。[4]

犊牛7d左右即可饲喂少量精料,优质干草可以自由采食,训练消化机能。

[1] 王同奎.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0,30(3):119

[2] 王世荣,任俊源.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及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1989,1:44-45

[3] 宣华.牛病防治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89-91

[4] 杨和平.牛羊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03-104

猜你喜欢
初乳乳汁病原体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5:24
乳汁点目需谨慎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26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7:58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健康博览(2018年12期)2018-01-03 09:18:28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