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红朵 张玲玲
34例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
焦红朵 张玲玲
本文介绍34例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其护理重点是: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打破传统护理模式, 运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 制订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并实施。其护理路径为:术前给予特殊心理辅导及优化的胃肠道准备;术中护理强调患者的舒适护理;手术后护理遵循“一平三早原则”。一平: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指标平稳;三早: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早期拔管。根据护理路径对34例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
快速康复(fast-track surgery, FTS)理念是一种新的外科康复理念, 其实现有赖多个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 能够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减少治疗费用等。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简称3S术)是本科开展的一种新的术式, 更符合机体生理需求, 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1], 但目前在肿瘤护理领域对3S术式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尚无成熟的护理模式可遵循, 作者在查阅大量康复护理理论的基础上, 在肿瘤外科专家的指导下, 制订了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于2013年1~11月对34例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实施了快速康复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男18例, 女16例, 年龄(54.6±10.9)岁。胃腺癌24例, 腺鳞癌3例, 印戒细胞癌4例, 未分化癌3例, 术前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无明显的心肺疾病, 术前常规检查、血生化及肝功能均基本正常, 手术耐受力为1~2级。
1.2 手术方法 在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下,采用3S空肠间置法, 将距Treitz韧带约20 cm处空肠上提至食管断端, 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 吻合口近端5cm处用双7号线结扎空肠阻断食物通过(松紧以结扎后中弯钳尖部可轻松通过双7线为宜), 远端5cm处空肠浆肌层缝合建立“W”形储袋。距离储袋下缘约5cm 处行空肠与残胃后壁吻合, 吻合口远端5cm亦用双7号线适度结扎空肠阻断食物通过, 在此处远端5cm处与Treitz韧带远端5cm处空肠行侧吻合。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之间建立S型的肠袢增加了手术后食物的储存量。
1.3 护理方法3S型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术是一新术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均不可沿用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的方法, 需要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护理路径。此护理路径由手术医生、麻醉师、营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制订, 责任护士参与护理路径的制订并实施。
1.3.1 术前护理路径
1.3.1.1 术前心理辅导 责任护士根据路径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实施营养干预, 个性化及快速康复知识宣教, 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沟通, 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向其讲解手术及快速康复护理方法的优点,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术后治疗, 促进术后的康复。
1.3.1.2 术前胃肠道准备 根据3S型术式的特点, 术前准备: ①嘱患者禁食6 h, 禁饮2 h, 术前2 h饮温糖水250 ml, 缩短禁食禁、饮的时间, 可预防低血糖、脱水的发生[2]。②手术前1晚不再常规灌肠, 以免增加肠道水肿。③术前不服用肠道抗生素。④手术前不常规留置引流管, 待麻醉后置管,减轻术前的应激。
1.3.2 术中护理路径 ①手术间室温22~25℃, 可采用保暖设施, 输入液体应用加热器, 以保持患者正常体温[3]。②应用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术中配合时,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和处理高位硬膜外麻醉引起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③限制性输液, 尤其是盐的输入量。
1.3.3 术后护理路径
1.3.3.1 密切观察病情, 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持续应用心电监护, 每15~30分钟测量1次生命体征,6次平稳后,改为2小时1次;面罩吸氧,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避免窒息;观察患者的神志、切口、引流液的情况, 麻醉清醒6 h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减低切口的张力, 促进引流, 减轻疼痛。
1.3.3.2 疼痛护理 责任护士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反应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 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 及时告知值班医师,及时调整镇痛药物剂量。硬膜外导管一般留置1~2 d, 嘱咐患者翻身时避免导管被牵拉和折断, 做好留置导管的护理, 观察导管皮肤的颜色, 及时更换敷料, 注意局部清洁, 防止留置导管处感染。
1.3.3.3 饮食护理 术后6 h未胃管引流未见活动性出血即可拔出胃管, 可以早期进食[4], 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术后第1天开始进流食, 制定术后食谱及饮食计划, 量化饮食,减少进食次数, 保证营养的均衡及供给。
1.3.3.4 引流管护理 FTS理念术后必须使用引流管且应在短期内(≤24 h)拔除[5]。早期拔除尿管, 拔除当天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 避免尿路感染, 增加术后的舒适感。
1.3.3.5 术后康复护理 责任护士针对性的制定活动路径,术后第1天根据病情离床活动, 降低了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活动的过程中, 鼓励并帮助患者, 使其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通过对34例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理念, 降低了平均住院时间, 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31例术后无并发症,1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返流性食管炎,1例出现吻合口瘘, 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34例3S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特点, 建立了快速康复的全新护理模式。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疼痛、引流管护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降低了手术及其他治疗的应激性, 优点是优化术后镇痛, 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功能恢复, 与所受围手术期应激程度成反比, 应激越弱, 康复越快。
本组34例患者采取了“一平三早”的护理模式, 在保证生命体征的前提下, 早期饮食、早期拔管、早期活动, 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加速患者体质的康复, 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护理工作推广。
[1]王公平, 杨言通, 周博, 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5):489-491.
[2]冯笑山, 王公平, 周博, 等.3S型与P袢型空肠代胃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比较.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1):879-881.
[3]康悦, 魏玉哲, 薛英威, 等. 全胃切除后间置空肠间置代胃与Roux-en-Y 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比较的Meta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2):135-139.
[4]江志伟, 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优化的临床路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2-13.
[5]孟莉, 张伟, 胡振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4(5):317-3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40
2015-03-19]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