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1-23 22:07:12郑志伟
企业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问题

摘  要: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化的意义,结合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问题;对策

通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人们发现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较大的风险水平,从而要求进行货币体系改革。而人民币在这次危机中却体现出其坚挺与强势,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一)人民币跨境流通发展快。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帮助我国企业避开美元等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我国从2009年7月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1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区扩大到全国,累积资金达到20800亿人民币。

(二)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大。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家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截至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已与16个国家签署了总金额过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种双边货币互换,减少了两国间贸易的交易成本和投、融资活动中的资金成本,促进两国间贸易规模和投资规模的扩大,是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区域逐渐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一般可以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由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流通范围、规模和程度[1]。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还需要发展为全球性的国际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外国投资或债务中是以美元或其他发达国家货币计价,所以经常由于国际汇率的波动对其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比如说此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发达国家借助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将其危机转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重视人民币国际化,探究其意义并稳步推进,以增加国家经济的自我保障能力。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则人民币就将成为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可使我国部分进出口产品因使用人民币计价与结算,进而降低了对美元的支出和需求。[2]这样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降低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有助于缓解我国外汇资产受发达经济体的冲击。

(二)获得铸币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铸币税指发行货币超出制造和管理等成本之后的收益,当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通过印发人民币为我国贸易和金融融资、提供人民币供给的同时,从国外获得了铸币税收。当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我国将获得了铸币税收入,也就是人民币的发行成本与人民币所能够换取的实际资源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就等同于我国只用很低的发行成本就获得相应的免息贷款,从而占有和使用其他国家的商品和资源,扩大我国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增强经济实力,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必将推动和扩大我国的对外经贸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必将使我国拥有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控制权,提升我们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从而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格局产生重要影,更加多元推动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更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1996年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仍是有条件限制不能自由兑换。这样导致了国际资本和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流动性较弱,国内资本和金融市场建设所需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但若中国政府盲目开放资本账户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在当前人民币跨境流通发展快的基础上,大量的热钱可在短时间内轻易流人中国资本市场,将会造成流动性泛滥,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如果政府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手段来进行抑制,又会导致本土企业因货币紧缩而失血。一旦热钱大规模集中迅速撤离,又有可能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暴跌,全盘蔓延以致经济全面崩溃。所以,对中国资本项目的管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自相矛盾。

(二)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产品一般缺乏核心的技术,属初级加工的产品,企业竞争力普遍较弱,因此在结算货币一般也缺乏选择权,基本上是按照外商的选择来完成结算。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原材料进口需求也逐年递增,从而增强了我国企业对国外的原料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但在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以美元作为主要计价工具的局面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极小。

(三)境外缺乏健全的人民币回流机制。成熟的国际货币应该是可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不但能有效输出,而且完善流回,最大程度地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但我国目前仍缺乏完善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人民币的流出与流入严重失衡。这种输出远远大于流回的状况大大降低了人民币的使用效率,在国内货币需求不足时,央行很可能会加大印钞力度,引起通货膨胀。且在短时间内民币大规模集中流回时,也极其容易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大量的人民币无法流回中国内令大量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失去了投资途径,因此降低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四)利率、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从本质上讲,利率和汇率都是货币的使用价格,因此利率和汇率都应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变化决定的。利率和汇率的非市场化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必然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利率、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在利率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资本,根据利率的波动来影响金融产品的价格,但我国现阶段不但仍对存款利率规定其上限,而且对已放开了的贷款利率仍采取各种指导利率通过国有银行发生实际效果。在汇率方面,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真实地反映货币的价值量,较为客观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现阶段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包括银行结售汇制和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额度管理,因此其汇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仍被中央银行控制着。

(五)存在政治阻碍的可能。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提高,必定冲击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触动是美国和日本的敏感点,引起强烈反应。就亚洲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必定对日元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有相当大的冲击,而日元为维护自身在亚洲经济区的利益时必定与中国产生冲突,从而演化成中日的政治博弈,也许我们可以认为日本积极参与南海事务有较大的经济方面的考量。对全球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导致全球美元资产比例的降低,这种降低必然导致美国经济受损,这种损害可能导致美国不满,甚至会采取各种经济、政治手段来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策略

(一)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完全开放。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其可以建立有效力货币流出和回流机制,并可降低交易成本。具体可以从推进直接投资自由化和推进证券投资组合自由化两方面来实施。推进直接投资自由化。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缓解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则我国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推进直接投资自由化。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大力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时也应时刻关注热钱的大量集中流入与撤离状况,以免发生覆水难收的情形。

(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而国家经济实力则取决于其企业具有多强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构建一套完整的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能高效运转,不断提高其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产业的有效升级,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与发言权,从而在更多的外贸易中用人民币作为其计价货币。

(三)建立完善的人民币回流机制。目前,境外人民币回流主要依靠跨境贸易结算的方式。这一单一力量并不能平衡人民币的输出和流入,需要建立其他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是我国立足现实,针对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而特别开发的投资方式,实践证明其是一个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

(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将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刻不容缓。一方面,我们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微观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由此减弱货币政策对利率的放大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应扩大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日均汇率波动区间,并实现人民币双向波动,通过双向波动来打消市场上的单边升值预期,减少投机性资金的流动,稳定人民币币值,避免高通胀的威胁,重振离岸人民币持有人的信心。通过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使利率和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本外币的相对价格,并通过利率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及时有效传导。

(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不能一味追求其带带来巨大的收益,应当把握好力度、循序渐进,按照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律办事。美国的工业规模在1892年就超过英国,GDP也在一战前就超过英国,但直到二战后美元才接替英镑成为主要的世界货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切勿操之过急,应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策略,采取“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62-66.

[2] 付波航.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和路径[J].金融与经济.2012(4):57-60.

[3] 陆晓磊.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89-91.

作者简介:郑志伟(1978-),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莆田涵江区地方税务局,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问题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6:54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5:27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2:36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