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潇逸
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0例临床分析
查潇逸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法, 让患者口服抗生素, 吸入适量布地奈德喷鼻剂, 再用浓度为1%的麻黄素滴入鼻腔内;将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注射到患者的鼓室内部。10 d为1个疗程, 4个疗程以后,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其中, 痊愈54例(67.5%);显效15例(18.75%);有效6例(7.5%);无效5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疾病, 临床上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效果理想,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 缓解患者病情, 值得采用并推广。
布地奈德;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简称SOM, 它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之一, 该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耳内闷胀或堵塞感、听力减退或耳鸣等,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也带来很多痛苦[1]。目前, 医学界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疾病仍然缺乏完善的根治方法, 常规方法以控制病情为主, 多采用药物治疗法, 但是其治疗效果不理想, 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 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因此, 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 布地奈德在分泌性中耳炎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布地奈德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对2012年1月以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以来的80例患者, 患者均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并在本院进行持续治疗。其中,男47例(66耳), 女33例(57耳), 年龄最小3岁, 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49岁。病程最短4 d, 最长8年, 平均病程(4.2±1.6)年。所有患者中, 出现耳内闷胀者33例、耳内堵塞感者25例,听力减退者12例, 耳鸣者10例。所有患者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 实验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诊断标准有4种:①患者存在耳闷塞感, 听力测试显示听力下降, 部分或可有耳鸣, 基本未出现前庭症状如恶心、呕吐、眩晕等。②鼓膜检查:鼓膜完整无穿孔, 颜色出现异常, 以淡红色、琥珀色或淡黄色或为多见, 典型者可再现液平等鼓室积液征。③纯音测听:具有传导性耳聋特征, 其气骨导差>20 dB。④声导抗鼓室图显示为平坦型即“B”形曲线图, 或负压型即“C”形曲线图。
1.3 治疗方法 让所有患者口服抗生素, 适量吸入布地奈德喷鼻剂, 再用浓度为1%的麻黄素滴入鼻腔内;将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注射到患者的鼓室内部, 注射时患者须保持侧坐的姿势, 常规消毒耳廓及外耳道, 1%利多卡因棉片贴敷鼓膜表面约10 min, 以起到麻醉的作用。外耳道酒精消毒, 用5号长针头于鼓膜前下方穿刺, 回抽出积液后取出针头。选择合适的橄榄头塞紧外耳道口, 连接吸引器间断吸出鼓室积液, 时间10~20 s, 合理控制负压值, 慢慢把鼓室积液吸出, 若如有血性渗液现象, 应该立即停止吸引。清除耳道内分泌物,用5号长针经穿刺孔向中耳腔注射适量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隔1 d进行1次治疗, 10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4个疗程之后, 观察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消减情况及患者病痛的缓解状况。若患者的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耳闷塞、耳鸣及耳痛症状基本消失, 鼓膜颜色正常, 活动度良好, 积液基本被吸收, 则判定为痊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但仍有部分或轻微遗留有耳鸣、耳闷塞等症状, 检查鼓膜颜色、活动较治疗前有进步, 听力大大提升, 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听力有所提高, 鼓膜颜色稍有改善, 则判断为有效;若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未改善甚至是加重, 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个疗程结束后,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其中,痊愈54例, 占67.5%;显效15例, 占18.75%;有效6例,占7.5%;无效5例, 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因素很多, 如细菌、病毒、鼻腔感染、神经性炎症等, 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2,3]。针对此病,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三大类, 包括:手术治疗、咽鼓管吹张、药物治疗。而本研究中, 患者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法即布地奈德, 该药物实属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抗炎及抗过敏等功效显著。该种治疗方法的优势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性, 此外, 还可干预疾病进展, 阻止病情加重[4]。患者用药后, 药物能够直达病灶, 能够有效地消除鼻腔水肿, 从而使患者咽鼓管通畅,进而能够消除鼓室负压, 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并且这种药物患者使用后对全身影响很小, 不会产生其他并发症。本院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以药物治疗为主, 辅以负压吸引,取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消除感染和水肿、排出鼓室积液, 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的病痛。本研究中的80例患者, 经过治疗后, 其中, 痊愈54例(67.5%);显效15例(18.75%);有效6例(7.5%);无效5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 疗效可观。
综上所述,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疾病, 临床上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效果理想,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 缓解患者病情,值得采用并推广。
[1]林荣军.普米克令舒混悬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齐鲁医学杂志, 2012, 17(4):311-312.
[2]赵刚, 何慧洁.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喘哮的疗效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5(1):49-51.
[3]黄赛瑜, 高金建, 金建新, 等.变应性鼻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的研究.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5(3):151.
[4]王娜亚, 程靖宁, 盛瑞红, 等.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嗅上皮超微结构观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36(1): 38-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94
2014-10-30]
450000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