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解析
张丽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共发生4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 MDRB医院总感染率为0.71%;感染部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以及其他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感染。结论为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需要加强监测, 并及时进行消毒隔离, 进而有效控制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药感染;预防;控制
MDRB指的是导致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是提高患者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广泛运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 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多, 提高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并增加患者的住院周期和医疗费用[1]。本者对本院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2010年共收治56320例患者,其中, 2009年收治21223例, 2010年收治35097例。
1.2 方法 运用前瞻性调查法, 对临床微生物室每日检测到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进行统计,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MDRB诊断标准, 判断患者为社区获得还是医院感染, 并指导临床护士进行消毒隔离;护理人员调整床位,并做好隔离措施;对住院患者监测MDRB感染, 并制定消毒隔离措施。
2.1 MDRB感染率分析 2009年共发生205例MDRB, 感染率为0.97%;2010年共发生195例MDRB, 感染率为0.56%,2009~2010年共发生400例MDRB, MDRB医院总感染率为0.71%。
2.2 MDRB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分析 2009年发生205例MDRB医院感染, 共发生265次感染, 其中, 呼吸道感染172次, 占 64.9%, 皮肤软组织感染54次, 占20.4%, 泌尿道感染22次, 占8.3%, 血液感染8次, 占3.0%, 其他感染9次, 占3.4%;2010年发生205例MDRB医院感染, 共发生249次感染, 其中, 呼吸道感染128次, 占51.4%, 皮肤软组织感染67次, 占26.9%, 泌尿道感染37次, 占14.9%, 血液感染10次,占4.0%, 其他感染7次, 占2.8%。
3.1 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临床中, 将MDRB导致发生的医院感染作为对医院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价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卫生学指标。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可能受到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功能降低、住院时间长、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住院患者多以及滥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影响。本组结果研究表明, 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 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泌尿道以及血液等, 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可能由于医院患者较集中、空气不畅通导致。
3.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近年来,MDRB已逐渐成为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因此,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大MDRB医院感染的监测力度, 并制定完善的MDRB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 并从临床检验、医疗、感染控制以及护理等方面, 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最终起到预防、控制MDRB传播的作用[2]。具体预控措施如下。
3.2.1 加大住院患者MDRB感染的监测力度 护理人员要加大住院患者MDRB感染的监测力度, 尽早发现MDRB感染患者, 并采取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措施,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根据医院微生物室检测出的MDRB报告单, 临床科室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填写《MDRB感染病例报告表》, 并上报给感控部门, 提高警惕性, 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加强控制。
3.2.2 切实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并根据检测结果, 做好防范措施, 主要对MDRB感染患者于细菌定植患者采取隔离措施, 进行隔离时, 首先选择单间隔离, 如隔离病室不足, 那么将同类细菌感染患者或者细菌定植患者安排到同一个病房内, 并将隔离标志放置到患者的床号牌上, 减少、限制探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操作时, 先对非感染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 后对感染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发生交叉性感染;另外, 临床科室要做好消毒工作, 确保物品专用, 并每日定时对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表面、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呼吸机管道、呼吸活瓣、湿化器以及螺旋管使用后, 彻底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雾化吸入治疗后, 对雾化罐、管道进行彻底清洗, 且在下次使用前,浸泡后方可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处理, 有效避免MDRB经医疗废物进行传播。
3.2.3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或者滥用抗菌药物, 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加大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会使菌群出现失调, 提高细菌耐药率, 并增大医院感染风险。对患者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时, 要考虑到抗菌药物应用后的后效作用, 防止出现只对患者白天给药的情况,大大降低患者晚上的血药浓度, 且使细菌药物后效应(PAE)明显消失, 导致病菌大量繁殖, 进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最终导致形成耐药性。
3.2.4 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有研究表明[3], MDRB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手, 特别是护理人员, 其和患者接触次数较多, 尤其要注意手卫生。要根据我国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 制定完善的手卫生制度,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进而有效增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 提高手卫生知识水平。有文献表明[4], 医务人员手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洗手合格率受到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无菌观念、工作认真、洗手时间、洗手次数等因素影响, 洗手次数越多, 那么手部的细菌就越少, 因此, 要求医务人员要勤洗手。另外, 医院要完善洗手设备, 如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等,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注意应用防护用品, 进而有效降低感染率;此外, 加强培训,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MDRB医院感染的危害, 并提高MDRB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力度。
综上所述, 为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需要加强监测, 并及时进行消毒隔离, 进而有效控制感染。
[1]杨雅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防护效果.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1(6):656.
[2]赵红霞.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及变化趋势.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0(6):371.
[3]邵文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4(26):92-95.
[4]颜红芳.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析及护理.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5):6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84
2014-10-30]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