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永波 宋丽华
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汤永波 宋丽华
目的分析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探讨甲硝唑联合氟哌酸方案治疗中耳炎的价值。方法14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5例, 观察组采用甲硝唑联合氟哌酸方案治疗, 对照组采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 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70.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方案能够显著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促进听力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
甲硝唑;氟哌酸;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俗称为“臭耳底子”, 是指位于中耳的黏膜、骨膜或骨质出现化脓性炎症, 其发病原因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未愈[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好发于儿童,是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病因。本病临床以中耳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及鼓膜穿孔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能够引起颅内外并发症或耳聋, 及时治疗, 减轻损伤极为重要[2]。本院自2010年起采用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7月期间本院耳科门诊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149例为实验观察对象, 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3例(共46耳), 女31例(共34耳), 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34.67±5.33)岁, 病程1.2~16年, 平均病程(8.72±4.0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43例(共45耳), 女32例(共33耳), 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34.35±5.54)岁,病程1.5~17.5年, 平均病程(8.51±4.21)年。本实验患者入选标准:① 依据《中耳炎临床分类及手术分型指南》[3], 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②临床表现主要为耳痛、流脓、鼓膜充血以及穿孔;③ 1周内临床症状加重;④排除鼓室占位性病变、胆脂瘤等其他耳部疾病;⑤患者同意治疗方案且自愿参与实验,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患者能够完成随访。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钠(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5021515)静脉滴注后, 3% 双氧水清洗干净患耳后, 保持患耳向上, 滴入氯霉素滴耳液(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651), 轻加压耳屏使药物顺利进入耳腔, 保持10 min左右, 成人5滴/次, 儿童2滴/次, 3 次/d, 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在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后, 向健侧偏倾头部,患耳向上, 向患耳内滴入0.3%氟哌酸液(大同星宇星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4022690)5滴, 加压耳屏促进药液入中耳后, 固定头位保持10 min, 1 h 后, 使用同样方法向患耳内滴入0.5 g甲硝唑液(陕西宏府怡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61022440)5滴, 联合点耳3次/d, 5 d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报道[4]进行疗效分析, ① 痊愈:鼓膜无充血, 外耳道未见脓性分泌物, 中耳炎症状完全消失;②好转:鼓膜仅轻微充血, 外耳道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③无效:鼓膜充血, 分泌物以及症状未见或见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痊愈46例, 好转2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患者痊愈16例, 好转37例, 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70.67%,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 观察组共有10例患者出现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 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耳痛, 发生率为8.00%,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水平, 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尤其是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机体免疫能力较差, 其发病率显著高于成年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已经成为儿童听力异常的主要病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以耳内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障碍为表现, 严重时可引起颅脑并发症,重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的黏膜增生、肥厚, 病变甚至侵害骨质, 听小骨、鼓窦以及岩尖骨质, 导致骨疡, 形成慢性骨炎, 因此及时治疗、尽早控制病情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极为重要。由此可见本病必须尽早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原则主要为控制感染、引流脓性分泌物以及恢复听力。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抗需氧菌与抗厌氧菌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为了进一步拓宽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进行了抗厌氧菌与抗需氧菌治疗效果的对比, 结果发现应用抗厌氧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应用抗需氧菌治疗的对照组(P<0.05), 并且其药物安全性与对照组相仿(P>0.05), 提示与青霉素结合氯霉素的治疗方案相比, 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氟哌酸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 能够对细菌DNA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显著抑制病菌繁殖, 具有强效抗厌氧菌的作用。甲硝唑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具有广谱抗菌以及抗原虫的功效, 能够强效降解厌氧菌DNA,显著抑制厌氧菌繁殖, 研究发现[4]两者联用, 不仅能够增强抑制厌氧菌, 且药毒副作用小, 使用安全, 能够联合用药控制细菌的生长。相关研究证实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能够改善慢性中耳炎疗效, 对中耳炎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甲硝唑与氟哌酸联用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普及。
[1]李亮.3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7(9):263-264.
[2]刘谦虚, 刘均辉, 赵晓明, 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与听力变化的关系.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1, 17(1):37-40.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组.中耳炎临床分类及手术分型指南(2012).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1):5.
[4]李波.甲硝唑联合氟哌酸治疗348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3, 10(13):117-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52
2014-11-24]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NJZY13162)
116300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汤永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宋 丽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