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5-01-23 12:58:47康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输液器输液液体

康健

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康健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旨在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6 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引起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输液温度、药物配伍及护士操作因素等。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16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症状、体征均逐渐缓解, 患者很快好转。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 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技术规范操作, 规范药物配伍, 合理安排输液, 改善操作环境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输液反应;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因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 与治疗目的没有关系的不良反应的总称[1]。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发热反应,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等。国内外研究显示, 输液反应平均发生率为0.22%[2], 诱发因素较为复杂, 其症状多半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3]。为降低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 现将本科近年来所发生的静脉输液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归纳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6例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率占总输液例数的0.15%。其中男9 例, 女7 例;年龄6~75 岁;发热反应13例, 急性肺水肿1例, 静脉炎2例。16 例静脉输液反应中,8 例因输入抗生素发生,4例因输入中药制剂发生, 其他4 例。本组病例使用的输液器均为一次性输液器, 大液体多数是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很快好转, 无并发症发生。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反应13例 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轻

2.1 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

2.1.1 药物因素16例输液反应中,5例是大液体本身不合格引起的, 其中脂肪乳1例、0.9%氯化钠注射液3例、低分子右旋糖酐1例, 说明这些药液可能制品不纯或在其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等出现玻璃屑脱落、细小裂痕或瓶口松动造成漏气而被微生物污染。中草药制剂不纯, 配伍不当, 许多中草药的成分复杂, 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发生氧化、聚合, 极易产生不溶性微粒致使发生输液反应[4]。

2.1.2 输液器具因素 医用输液器及注射器的内部都可能带有微粒,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灭菌未达标, 包装破损漏气、超过使用期限等, 都是诱发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

2.1.3 联合用药时配伍不当 合并用药液体中加入药物,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 继之高热, 体温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1.2.2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1例 患者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咯泡沫痰、两肺出现湿啰音等。

1.2.3 静脉炎2例 患者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

2 结果

导致输液反应增加, 一般是通过内毒素加和、微粒加和、微粒倍增、pH值变化、渗透压变化和主药结构变化等途径,不仅降低疗效, 而且可产生毒素引起输液反应[5]。另外, 有一些不可以配伍的药物在续点过程中, 没有进行冲管, 导致两种药液混合, 出现致热源, 引起输液反应。

2.1.4 输液环境因素 本组病例发生输液反应时间大多在6~9 月份。夏季气温炎热, 空气湿度大, 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或药物自身发生聚合反应而引起输液反应。另外人员进出频繁、空气污染也可引起输液反应。

2.1.5 护士操作因素 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 未彻底消毒双手, 配药时未执行一人一管;未按操作要求执行安瓿的切割与消毒, 造成玻璃微粒污染;因加药时反复穿刺胶塞, 使胶塞易形成微粒而脱落, 加药时针头呈垂直方向刺入而易将胶塞微粒进入液体内; 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或再被污染;加药时手部多次污染注射器活塞;消毒液被污染或有效率降低。

2.1.6 患者个体因素 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受自身条件影响,这说明体质和抵抗力不同, 对热源的反应就不同。免疫能力较低、营养状况差、耐受力差、体质虚弱的儿童、老年患者易引起输液反应[6]。

2.1.7 输液速度及输液安排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 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 心脏负荷过重, 造成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同时单位时间内输入体内的热源物质增多, 超出机体可承受的阈值, 对体质虚弱或敏感体质患者容易发生输液反应[7];长期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 没有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易发生静脉炎。

2.1.8 输液温度 人体体温调节机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输入液体的温度与体温悬殊过大, 刺激血管而发生输液反应。过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大, 可引起血管壁痉挛、寒战、血压升高。过热刺激可使血管扩张, 心脏活动减弱, 可引起血压下降。

2.2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2.2.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要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药物应现用现配, 配好的液体不可放置太久;穿刺部位皮肤及瓶塞要彻底消毒;加药操作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以75℃为宜, 尽量减少针头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静脉输液前排出5~10 ml 液体冲洗输液器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2.2.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及其物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 地面每日用0.5%的“84”液湿拖2次以上,治疗室每月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时穿戴好衣帽口罩, 减少人员走动;病房内保持环境清洁, 减少陪护人员, 防止灰尘飞扬, 以减少空气污染的机会。

2.2.3 严把药品、输液器具关 输液前要对药品、液体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 查看瓶签是否过期, 瓶口有无松动, 瓶身有无裂缝, 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药液是否混浊。处置前严格检查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 如发现有过期及漏气现象不得使用。

2.2.4 合理用药, 注意配伍 输液中需要加入其他药物时,要严格配伍禁忌。加药前查对配伍禁忌表, 药品配制后要注意观察药液有无混浊、变色及沉淀;配制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振摇, 使药物充分溶解方可输入;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连续输入其他药物时, 两种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2.2.5 输液时注意事项 输液的温度应保持与体温接近,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情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输液过程中,多巡视, 嘱患者不可自己调快输液速度。应根据输液内容,合理安排液体输入的顺序, 输入氯化钾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液体时, 应将这些液体与其他未加刺激性药物的液体交替使用, 以缓解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并定时更换穿刺部位。

2.3 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

2.3.1 发生输液反时应立即停止输液, 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 但不能拔针(因输液反应时血管收缩, 患者抖动, 再穿刺困难, 造成输液反应严重的患者会因此失去抢救用药的静脉通道, 贻误抢救), 多数患者用5%葡萄糖维持通路, 并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器具送有关部门鉴定检测。同时, 要安慰患者, 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消除恐惧, 积极配合治疗。

2.3.2 对发热反应者立即给予盐酸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严重者可间隔20~30 min后再注射1次或给予25%葡萄糖液20 ml 加入地塞米松l0 mg静脉注射。畏寒、寒战、发冷期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 勤测体温, 高热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及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

2.3.3 对急性肺水肿者, 取端坐位, 双腿下垂, 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心脏负荷;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 乙醇溶液,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情, 监护生命体征。2.3.4 对静脉炎的患者应分析原因, 静脉炎多由于高浓度、刺激强药物刺激血管壁引起, 应立即停止在此部位输液, 局部用硫酸镁湿热敷。本组16 例输液反应患者因及时处理均很快好转, 未发生严重后果。

3 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引起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主要是药物和输液器具污染、用药不合理及配伍不当、患者个体差异、操作过程污染及环境空气污染等。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 h,只要及早发现,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患者会很快好转, 并能避免并发症发生。所以, 医务人员应做好预防工作, 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技术规范操作, 规范药物配伍, 合理安排输液, 改善操作环境是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力求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

[1]张江平, 陈少霞. 对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求医问药,2011,9(10):126.

[2]张之苹. 全国二次大输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华医药学杂志社,1993:405.

[3]李帮生. 浅谈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求医问药,2013,11(1):404.

[4]赵晓凤. 显色基质法检测输液器细菌内毒素的跟踪观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2):789.

[5]孙昆, 王惠连. 国内输液反应发生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12,26(3):676.

[6]张杰, 舒波, 李毅. 我院92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中国药业,2010,19(17):38-39.

[7]邱述玲, 邵珠民, 王少卿. 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易诱发输液反应的因素调查分析.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2,10(3):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87

2014-12-01]

136001 四平市铁东区四马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输液器输液液体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输液器的秘密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层层叠叠的液体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