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2015-01-23 12:58:47孙淑君张学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泪囊鼻甲内窥镜

孙淑君 张学兴

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孙淑君 张学兴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8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2例(80眼)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后治愈68眼(85.0%), 好转12眼(15.0%), 其手术有效率为100%, 且本组72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给予慢性泪囊炎患者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鼻窦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 临床上通常将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造孔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本院为探讨该病的应用效果, 提高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 对接收的72例行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且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72例(8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22例, 女50例, 患者年龄最小22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51.3±3.3)岁;其中64例患者为单眼,8例患者为双眼;本组72例患者经检查显示其泪点及泪小管均正常, 且本组患者经常规泪囊碘油造影显示患者泪囊大小均正常, 患者均无占位性病变发生;本组7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鼻腔检查, 对于伴有泡状中鼻甲、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病变的患者则应先在内镜下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本组72例(80眼)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灶孔术治疗, 内窥镜选用日本OLYMPUS ENF TYPE13鼻咽喉镜进行。取患者仰卧位, 对患者鼻腔及结膜囊进行表面麻醉, 对鼻腔外侧壁中鼻甲前端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 然后用镰状刀自手术侧鼻内平中鼻甲前端附道处将黏膜切开直径约为12 cm, 直到骨膜, 对骨性外侧壁进行暴露, 见竖行不规则骨缝。利用金刚石钻磨开, 骨窗为10 mm×10 mm, 见淡蓝色泪囊内壁隆起, 将探针经下泪点探至泪囊以明确泪囊范围,并在探针引导下利用骨膜切开刀将泪囊环形切开, 将骨窗周围的骨屑及黏膜组织清除, 并对泪囊进行冲洗, 然后自下泪点将带管芯的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泪管、泪囊直到鼻腔, 然后将管芯抽出, 于鼻腔端导管打结, 并在结下留15 mm左右的尾端, 自泪点处拉紧导管, 并将导管结置于泪囊内, 同时在泪点外留置20 mm左右的导管, 并将其固定于鼻旁。若患者伴有鼻腔疾病则应同时在内窥镜下进行鼻中隔矫正、中鼻甲前端切除、钩突切除等治疗。对于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患者不需进行鼻腔填塞;对于同时行鼻腔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则应利用凡士林碘防油尖条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2 d可将填塞物取出。同时应定时对患者鼻腔干痂及分泌物进行清理, 并将5 mg氯丙嗪及26万U庆大霉素溶于300 ml生理盐水中配制成混合液, 冲洗患者鼻腔,2 次/d;同时给予患者减充血剂滴鼻治疗,2次/d;2个月后将患者泪道内导管自鼻腔撤出, 同时应定期对患者泪道进行冲洗,1周1次, 连续冲洗4次。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其眼睑无明显肿胀现象发生, 且患者流泪症状消失;好转:治疗后患者流泪症状显著改善, 且患者无溢脓现象发生。无效:治疗后患者流泪症状未好转, 且伴有溢脓现象[1]。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72例(80眼)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后治愈68眼(85.0%), 好转12眼(15.0%), 其手术有效率为100%, 且本组72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 其主要是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引起, 其多是由鼻炎、鼻息肉、泪道外伤、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沙眼等阻塞鼻泪道、泪液难以正常排出所致[2]。患者多伴有溢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等症状,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常用方式, 该治疗方式具有照明条件良好、放大效果好、图像清晰、多方位视角等多种优势, 可有效的避免鼻腔内肉眼观察解剖位不全的不足[4]。因而, 将其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作者认为为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 术前应对患者的泪囊大小及位置进行明确;同时术前操作者还应明确患者是否伴有鼻腔疾病, 若患者伴有瘢痕粘连、肉芽生长、筛泡肥大、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等疾病的患者应对其鼻腔疾病进行治疗, 之后再进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 从而在减轻术腔炎症及水肿症状的同时, 有效的促进泪道炎症消除、避免鼻腔内疾病阻塞鼻腔造孔而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5]。此外, 作者认为为确保手术效果,术后还应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且还应加强对泪道冲洗、拔管及鼻腔处理的重视。利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对患者泪道进行冲洗, 以确保患者泪道清洁、通畅的同时有效的促进患者泪道炎症消失, 避免肉芽生长、感染等因素所引起的再次粘连现象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2例(80眼)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后治愈68眼(85.0%), 好转12眼(15.0%), 其手术有效率为100%。且本组72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这就表明给予慢性泪囊炎患者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1]田朕, 柯敏, 文小凤, 等.两种不同硅胶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眼科新进展,2014,34(3):277-279.

[2]邬贤义, 谭茜, 谢丙贵.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硅胶管逆行鼻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14-617.

[3]武群英, 白萍, 肖丽.泪囊造瘘术联合丝裂霉素眼膏在慢性泪囊炎复发病例中的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338-1340.

[4]吴四海, 朱国臣, 肖大江, 等.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9):873-875.

[5]李劲, 彭伟, 肖琼, 等. 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3):330-3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18

2014-11-06]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泪囊鼻甲内窥镜
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观察
安徽医学(2024年3期)2024-04-23 05:43:08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7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