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娟 张静
双黄连利多卡因联合穴位贴敷缓解60例乳腺癌症状的疗效观察
王凤娟 张静
目的观察双黄连利多卡因穴位贴敷缓解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过活组织病理分析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利多卡因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双黄连2400 mg,利多卡因100 mg, 两者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药膏), 选取檀中穴、乳根穴、乳中穴、极泉穴、天池穴。每日更换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33%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利多卡因缓解乳腺癌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双黄连;利多卡因;穴位贴敷;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已成为威胁40~60岁之间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 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明显, 晚期乳房肿块、疼痛是乳腺癌患者最显著的症状, 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 如何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已经是乳腺癌患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穴位贴敷古代已有, 它是在中医传统经络基础上, 应用中药直接作用与穴位, 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 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因此作者采用双黄连利多卡因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中医科住院的60例乳腺癌保守治疗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65~7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是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②采取保守治疗;③对双黄连不过敏者。④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患者;②受试者不愿参加试验或不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药物静脉应用。
治疗组(穴位贴敷组):将30例患者运用穴位贴敷加以辅助治疗, 贴敷药物由双黄连2400 mg, 利多卡因100 mg混合搅拌均匀, 调成糊状。用药前清洁乳腺穴位皮肤:檀中穴、乳根穴、乳中穴、极泉穴、天池穴, 根据乳房肿块及疼痛的范围, 取药膏适量, 将药物摊敷在无菌纱布上, 贴于穴位, 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2周为1个疗程。每日观察肿块大小、询问患者疼痛情况, 并详细记录。对照组(非穴位贴敷组):30例患者未给予穴位贴敷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质地变软;疼痛0级为有效控制;肿块缩小1 cm以上;质地明显变软;疼痛0级为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1个疗程的对比治疗,30例治疗组患者肿块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0例和好转15例, 总有效率83%;30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0例, 好转0例, 总有效率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乳腺癌中医认为, 乳腺癌是由于患者的正气不足、邪气盛实所致, 在治疗上应采取“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早中期患者应以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为主, 并配合使用散结兼扶正解毒的中药, 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因不能耐受手术, 抵抗力差, 更要内外兼治, 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3.2 双黄连粉剂主要成分连翘、金银花、黄芩, 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疏风解表作用, 临床应用安全系数高。利多卡因属于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通过皮肤吸收, 大大降低了利多卡因的毒副作用。两药结合, 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散结、行气止痛、标本兼治。
3.3 穴位贴敷法历史久远, 中医学认为,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统, 把五脏六腑等全身组织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 来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1]。穴位贴敷的主要作用机理为①药物贴敷于体表, 直接血脉;②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中药发挥治疗相关脏腑疾病的作用;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全身脏腑气血的功能。针对此类乳腺癌患者, 选中檀中穴、乳根穴、乳中穴、极泉穴、天池穴等,这些穴位靠近乳腺癌发病部位。通过每日中药作用、穴位刺激激发经气, 另外药物可从毛孔、汗腺渗透, 穿皮肤, 过穴位,祛病邪、通经络、调脏腑, 治其外而通其内[2], 打通乳腺管道,促进血液有效流通, 化解郁结, 同时中药穴位贴敷方法的临床应用, 避免了部分药品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抵抗力的削弱, 安全系数高。
本文运用中医疗法, 将双黄连利多卡因穴位贴敷于乳腺癌患者, 减小乳腺肿块、止疼明显, 同时该治疗方法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方法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和坚持, 是缓解乳腺癌临床症状的有效途径。
[1]张艳宏. 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 中国针灸,2007(2):89-90.
[2]张志明. 消癖散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330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6):45-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93
2014-11-19]
454001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