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 房修椢
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赵铁柱 房修椢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6例直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较高, 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直肠癌;临床效果;安全性
直肠癌是指发生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之间的肿瘤,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1], 且术后复发率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较大, 术后恢复较慢, 并发症较多。本研究就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直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中, 男22例, 女16例;年龄37~75岁, 平均年龄(60.2±5.6)岁;其中高分化腺癌11例, 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6例;Dukes分期A期20例, B期10例, C期7例, D期1例。观察组中, 男21例, 女17例;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60.9±5.7)岁;其中高分化腺癌13例, 中分化腺癌20例, 低分化腺癌5例;Dukes分期A期19例, B期11例, C期6例, D期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及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直肠癌。且患者均无腹部重大手术史, 无肠梗阻、肠穿孔等, 且排除严重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各项检查, 初步确定病变部位与病理类型, 入手术室后检测各项生命体征, 均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截石位, 脐下10 mm置观察孔, 左下腹脐耻连线中点、左、右麦氏点分别置操作孔, 建立气腹, 置入腹腔镜, 分离肠系膜, 夹闭相关血管根部, 清扫淋巴结, 继续向下分离至骨盆, 根据患者肿瘤位置选择Dixon或Mile术, 切断并取出肠管, 吻合器吻合, 注意切口保护, 后进行常规放置引流并逐层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结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手术规范进行, 主要采用高频电刀进行,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并逐层缝合切口, 具体步骤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38例患者, 手术时间(146.3±25.5)min, 术中出血量(198.4±38.7)ml,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3±1.5)d, 住院时间(18.6±5.1)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32%(10例)。观察组38例患者, 手术时间(154.2±27.1)min, 术中出血量(104.9±22.6)ml,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0.7)d, 住院时间(11.3±2.9)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2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好发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主要认为与遗传、社会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3]。早期以排便习惯改变、血便、便秘、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晚期可出现排便梗阻、肿瘤破溃感染、消瘦等。以往以开腹手术治疗为主,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已逐渐广泛的在临床中应用。直肠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键在于彻底性根治, 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已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4]。本组中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由于腹腔镜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 可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且术中显露效果好, 可清楚精确的进行淋巴结清扫等, 同时创伤小, 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而在并发症方面, 传统开腹手术易产生肠粘连、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 术中对患者的刺激较少, 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且术中借助器械操作, 可减少触碰肿瘤的机会, 避免肿瘤复发及切口转移的机会, 对于降低复发率十分重要。同时, 因腹腔镜手术的术中视野清晰, 避免了术中对临近脏器和组织的误伤, 充分说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适应证也会越来越广泛, 对于高龄、肥胖等以前的禁忌证患者也逐渐转为适应证, 但对于术前肿瘤细胞已侵袭其他器官的患者仍为禁忌证。本研究就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较高, 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孟伟文, 王文卿, 周春柳.结直肠癌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41-42,45.
[2]池畔.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护盆自主神经的手术技巧.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3):168-169.
[3]秦光远, 左朝晖, 姚敦武, 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21-423.
[4]黄作勤, 潘玉满, 邱鹏.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直肠癌老年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133-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26
2014-11-24]
辽宁省科技攻关课题(项目编号:2013020198-204)
110035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赵铁柱);解放军第463医院(房修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