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利 张娜
(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兽医局250200)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
李中利 张娜
(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兽医局250200)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也叫鸡减蛋综合征,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致使母鸡产蛋率下降,蛋品质低劣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蛋鸡产蛋量骤降,产畸形蛋,软皮蛋,蛋质差。此病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症状、病因、病理变化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研究本病提高参考依据。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产蛋率;病因;防治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感染任何年龄的鸡,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水平传播速度比较慢,呈间断性,从一个鸡舍传播到另一个鸡舍需要1~3个月的时间,一般多为垂直传播,即通过胎盘感染雏鸡。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易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1976年荷兰的VanEch首次发现该病,之后许多国家陆续报道此病,我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该病,并分离到该病毒。蛋鸡一旦感染此病,发病率达到20~50%,无壳蛋和软壳蛋达到20%,蛋壳破损率达到45~70%,由于母鸡产蛋下降原因不明,母鸡恢复生产时间长短不一,轻则十几天,重则两三个月,很多养殖户不知道该如何如理,用过许多药物,效果都不明显,虽然本病很少致鸡死亡,但给广大养殖户及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可小视,被我国列入B类动物疾病。
鸡群感染产蛋综合征后一般无明显症状,25~35周龄的蛋鸡突然出现产蛋量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在产蛋高峰期产蛋下降,产蛋率下降幅度在15~45%不等,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有的鸡群甚至不出现产蛋高峰期。病鸡初期精神沉郁,羽毛凌乱,食欲下降,拉黄绿色稀便,后期鸡冠色泽发绀,呼吸困难,严重者死亡,蛋壳初期颜色变浅变淡,个头比正常鸡蛋小,产畸形蛋、软壳蛋或者沙皮蛋,蛋清呈水样或者蛋清混有异物。一般5~12周以后产蛋量恢复正常水平,有的甚至持续时间更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个体差异及病毒传播速度有关系[1]。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剖检病变比较轻微,肝脏和脾脏肿大,母鸡卵巢发育不良、子宫变小萎缩,卵泡出血软化,输卵管、子宫粘膜水肿,色泽苍白,出现卡他性炎症,管腔内有白色渗出物或者是大量黏性分泌物,咽喉有出血斑,有的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症状,病变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于腺病毒科胸腺病毒属,无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典型的二十面体对称,目前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能在鸭胚,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有效生长繁殖,可以凝集禽类红细胞,对哺乳动物红细胞无凝集作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福尔马林可以将其杀死[2]。
根据母鸡的症状及蛋壳的异样变化进行初诊,要与禽流感、新城疫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进行区别开,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病毒分离诊断及血清学等试验。
目前还没有效果特别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杜绝从可疑地区引进种鸡只,注意鸡舍内的通风换气,保证饲料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在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预防,使用疫苗防疫等。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对鸡舍内外的粪便及时清扫,被污染的蛋、器具、饲料、场地,尤其是鸡粪都是传播媒体,要加强管理和消毒,用2~3%的NaOH溶液进行消毒环境,用百毒杀消毒用过的器具,用氯制剂进行喷雾消毒鸡舍,严格消毒运输工具、针头、孵化器等器具。严禁从可疑地区引进种鸡或者运输工具,如果必须引进,要进行登记了解病史后引进,将引进的鸡进行免疫接种隔离饲养,进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无异常症状后,才可以进行正常饲养,及时淘汰病鸡。注意鸡舍内的通风,保证鸡舍内空气的新鲜,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饮水要充足干净,夏季雨水多防止湿度过大,冬季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保证光照稳定,光照时间不能低于12~16h,舍内氨气含量不能高于14mg/L,硫化氢不能高于11mg/L。饲料要保证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以满足鸡每天的产蛋需要,钙、磷比例要均衡,保证有充足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提高鸡群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保证饲料干燥卫生,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定期在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如毒瘟清散、增蛋散等,一千克饲料中添加40g,连续用药一周左右,用量减半再用一周后停药。本病鸡和鸭都是天然宿主,因此不能同时饲养鸡和鸭,及时淘汰隐形感染鸡。疫苗方面,100~135日龄的蛋鸡,使用产蛋下降综合征油乳剂灭活苗或者产蛋下降综合征-新城疫-传支三联苗肌注, 0.4~1ml/次, 1~2 周后产生抗体,可以有效预防[3]。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要注重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加强疫病监控,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本病,给鸡群创造良好的饲养生产环境。本病随着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母鸡的生产性能会逐渐恢复,但常常恢复不到原有水平,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觑,要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1]郭海军,闫兴禄,钟小平.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5):154-155.
[2]张涛,鲁明鹤,宋岩.鸡减蛋综合征的症状及预防措施[J].畜禽业,2011(12):68.
[3]杨辉,栗海东,李敏娜.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