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昭录 刘莉
(1,贵州省黔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551500;2,贵州省黔西县农牧局 551500)
浅述禽白血病的发生与流行
彭昭录1刘莉2
(1,贵州省黔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551500;2,贵州省黔西县农牧局 551500)
禽白血病是养殖业较为常发的疾病,本文介绍了禽白血病的相关研究、发病因素、流行病学等知识,为净化禽白血病提供参考。
禽白血病;流行病学;防治
禽白血病(Avian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ALV)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主要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它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血管瘤病、骨髓瘤病、骨化石病等[1]。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的成员。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抗原差异、病毒干扰试验、宿主范围和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由鸡分离的ALV划分为A、B、C、D、E和J6个亚群[2]。禽白血病导致肿瘤的自然病例主要是由A、B亚群引起;C、D亚群导致的肿瘤鲜有报道;J亚群是一类新的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于1991年由Payne[3]首次从肉鸡种群中分离鉴定,主要引起肉用型鸡的骨髓瘤病。E亚群属于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没有致瘤性。由于目前尚未研制商品化的禽白血病病毒疫苗,对鸡群的监测和筛选是控制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因此了解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对净化禽白血病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自然感染情况下,ALV的感染可分有毒血症而无抗体(V+A-);无病毒血症而有抗体(V-A+);有病毒血症又有抗体(V+A+); 有病毒血症而无抗体(V+A-)[4]。先天感染的胚胎对病毒发生免疫耐受,出壳后成为(V+A-),此类鸡血液和组织病毒含量很高,成年时母鸡把病毒传给子代,有相当高的比例,是重要的传染源。有病毒血症的母鸡个体生殖系统内都有病毒存在,以输卵管的蛋清分泌部病毒含量最高,在产蛋时候病毒会感染胚胎而造成鸡胚的垂直感染。电镜研究表明感染鸡胚的许多器官都有病毒粒子,尤其在胰腺腺泡细胞内有大量病毒聚积[5],这些病毒粒子具有很高的传染性,通过新孵出的雏鸡的粪便排毒[6],又可引起水平感染。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ALV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病毒。内源性ALV一般无致病性。外源性ALV有两种传播途径,经蛋从亲代向后代垂直传播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个体之间水平传播,相对于其他外源性ALV,J亚群病毒比其它外源性亚群有更快更强的水平传播能力[7]。其中垂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它足以使病毒代代相传。水平传播不易,因为病毒在外界因素下容易失活,例如高温、紫外线照射。病毒粒子在鸡体外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大多数鸡是通过与先天感染鸡的密切接触而被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体、器材,还可通过饲养员污染的手在输精、去冠、修趾断喙过程中感染。
公鸡和母鸡对外源性ALV都易感染,母鸡在本病的流行中起主要作用,而公鸡仅起次要作用,不影响对后代的先天感染的速率。不同鸡群对不同亚群ALV易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认为蛋鸡群对A亚群病毒较为敏感,肉鸡群较易感J亚群ALV。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品系的肉用型鸡对ALV-J都易感。还没有发现对肿瘤病毒遗传抵抗品系鸡的存在。但不同品系的鸡感染ALV-J后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有明显的差异。肉用型鸡和蛋用型鸡对ALV-J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也是不同的,至今还没有发现对J亚群病毒有遗传抵抗力的任何品种。
综上所述,禽白血病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其发病病程较慢,多呈隐形发展,而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则难以治疗,因此在平时饲养中应重视监测净化,在引种中应严格进行筛选,才能做好禽白血病的防治工作。
[1]Calnek B.W.Disease of Poultry (Nineth Edition)[M].Ames,Iowa,USA,1991:334-380.
[2]Simon P.Fenton;Maddula R.Reddy;Trevor J.Bagust.Single and concurrent Avian Leukosis virus infections with Avian Leukosis virus-Jand Avian Leukosis virus-Ain Australian meat-typechickens[J].Avian Pathology,2005,34(1):48-54.
[3]PayneL N,Howes K.Eradication of exogenous avain leucosis virus from commercial layer breederlines[J].The Veterinary Record,1991,128(1):8-11.
[4]辛朝安.禽病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3-114.
[5]Ziege l.R.F.1961.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virus particles with the pancreaticacinar cells of the chick[J].J Natl Cancer Inst,1961,(26):1011-39.
[6]Burmester,B.R.The shedding of the virus of visceral lymphomatosis in the saliva and feces of individual normal and lymphomatous chickens[J].Poult Science,1956,35:1089-1099.
[7]杨玉莹,叶建强,赵振华,秦爱建,顾玉芳.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内蒙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病毒学,2003,18(5)4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