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莉(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300)
黄舒云(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00)
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防治
谢莉莉(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300)
黄舒云(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00)
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是败血症和顽固性腹泻、肠炎。随着我国养猪业不断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猪的饲养密度加大,猪副伤寒病也日趋严重,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猪副伤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本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猪副伤寒;诊断;防治
猪副伤寒即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沙门氏菌病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细菌引起的疾病在全世界存在,除了单独感染外,还会与猪瘟、猪圆环病毒等其他病毒性疾病或者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本病是人畜共患病,还可使人感染,据不完全统计,食物中毒病例中由沙门氏菌感染的中毒病例就占据35%,近年来呈上升发展态势,我国作为养猪大国,猪群存栏及肉产量均占据世界很大比重,对沙门氏菌病必须加大关注度。
猪副伤寒的病原属于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包括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沙门氏菌等,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有周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沙门氏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适宜生长温度为34~34℃,适宜pH值为6.7~7.7,在普通的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即可,对营养需要不高,菌落呈圆形,直径为2~3.5mm,光滑整齐,无色半透明,湿润,对外界因素如光照等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可以将其杀死,对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多数沙门氏菌具有毒素,尤其是肠沙门氏菌、猪霍乱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毒性,75℃加热1h毒力依然存在,人食用可引发中毒。
猪副伤寒的传染源是带菌猪或者病禽,通过尿液、粪便、乳汁及胎儿等排出病毒。各种动物均易感,不分年龄均易感,尤其是幼畜,仔猪1~4月龄最易感,人类对部分血清型也有易感性。病菌通过被污染的饲料或者饮用水,经消化道和交配等途径传染,此外,鼠类也可以携带病菌传播此病。本病发病不分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散发或者流行性,在潮湿多雨季节更易发病。一般健康猪带菌现象比较普遍,病菌会存在于消化系统、淋巴组织等,一旦一些不良因素如环境恶劣、潮湿、供水不良、饥饿、疲劳、手术、寄生虫病等诱发,病菌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而发生内源感染,从而诱发本病发生[1]。
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败血型和慢性肠炎型,随着本病的潜伏期,猪的抵抗力,菌体感染的毒力不同而有差异。急性败血型表现主要是败血症状,表现为仔猪会突然发病死亡,病程长的病畜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困难,下痢,耳根、胸前和腹部皮肤有红色斑点,死亡率较高。慢性肠炎型表现为结肠炎症状,体温升高至40~42℃,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眼内有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被粘着,严重者眼球被腐蚀,发生溃疡,黄色或者灰绿色粪便,恶臭并混有血液,有时下痢失水,病猪脱水消瘦,有的病猪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可见浆性覆盖物,有时症状减轻,但一旦被感染很难恢复,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短期再次复发,病死率达到20~50%。
病理变化:急性型主要是败血症变化,脾脏肿大,色泽较暗,坚实很硬,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肝脏表面有灰色坏死状斑点,全身各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亚急性和慢性型皮肤有结痂样皮疹,盲肠、结肠坏死,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肝脏有黄色小斑点,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有实变区。
本病的诊断要点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判断。仔猪是1~4月龄的仔猪多发,本病一般呈散发性,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等不良因素会诱发本病。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体温较高,皮肤有红色斑点,慢性病例表现为下痢,发育不良。病理变化主要是大肠发生弥漫性坏死性肠炎,肝脏、脾脏及淋巴结处有坏死灶或结节[2]。
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细菌学诊断,玻片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一是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换垫草,保持圈舍内干燥,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冬天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一旦发现该病要立即进行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淘汰病猪。二是做好消毒工作,对猪群用消毒水进行喷雾消毒,对病猪的排泄物和饲料、用具、食槽等用火碱溶液或者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清洗。三是实行全进全出制或封闭式管理。四是疫苗接种,注射猪副伤寒疫苗,仔猪使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五是药物治疗,土霉素,新霉素连服3~6d,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等均可。
要做好猪副伤寒的有效预防,对1月龄以上的仔猪,注射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苗进行预防,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肌注1ml,口服的话,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10ml,可以拌入饲料中服用,或将一份疫苗稀释后给猪灌服[3]。
本病是规模化猪场的常见病,尤其是天气恶劣,温差较大时更易发,发病后迅速传播,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传染病,要切实做好本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1]方春春,佘德勇.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7-8):110-114.
[2]梁伦柱.仔猪副伤寒诊断及防治[J].畜禽业,2009(11):80.
[3]陆晓,刘娟,张俊.猪肺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