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娟 廖陆文
(1,广西平南县思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21;2,广西平南县官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215)
缺硒引起的动物疾病与防治措施分析
朱汉娟1廖陆文2
(1,广西平南县思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21;2,广西平南县官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215)
动物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动物全身、机体系统、器官或局部发生形态改变及出现功能障碍,部分疾病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人类,人畜共患疾病通常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威胁到公共卫生。对此,要注重积极防治动物疾病。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缺硒引发的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动物疾病的科学防治水平。
硒是维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动物体内的硒在先天免疫与获得免疫方面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缺乏硒元素可导致动物免疫能力低下,造成动物体内的过氧化物过量分解,在氧化物过量分解的过程中可造成细胞变性或坏死,进而引发多种病理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动物缺硒可引起的常见疾病包括水肿病、白肌病及桑葚心等。雏鸡缺硒时常会出现水肿病,临床表现包括大腿内皮、腹部、胸部、颈部及头部等的皮下组织出现水肿症状,病鸡站立时可见两腿距离较大、病情严重时可逐渐消瘦,且行动困难,发展到后期时可见体温降低、排稀粪、贫血及器官衰竭等,解剖可见消化道存在条纹状的坏死组织。白肌病是犊牛、仔猪、雏鸡及羔羊等幼畜缺硒时的常见疾病,该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包括肝组织、心肌纤维及骨骼肌等,临床症状包括消化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急性白肌病可造成幼畜突然死亡。解剖可见心外膜出现条纹斑、心肌明显变薄,肌肉色淡及变性,呈水煮肉样等。桑葚心多发于仔猪,病猪多突发死亡,如病程稍长,则可见粘膜发绀及呼吸困难等症,病猪多喜卧,如强行驱赶,则可加快死亡,该病多发于冬春之交,部分病猪可出现腹胀及黄疸等症状。
为了预防动物因缺硒而引发疾病,则可以采用以下一般性预防措施。由于食物是补充硒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注意通过调整硒的摄入量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动物日粮的含硒标准应由血硒中的具体含硒量决定,以避免含硒量过低或过高,畜禽血硒以0.05~3ug/ml为宜,如<0.05ug则处于缺硒状态,如>3ug/ml则可能出现硒中毒表现。为了合理补硒,则首先可以对农作物或土壤进行补硒。例如,可以在田间施肥时采用含硒的复合肥料,并对土壤的pH值进行适当调整,如土壤pH值>7,则可以采用水溶性硒化合物进行施肥,以通过改善土壤调整家畜食用作物中的含硒量。对于动物食用的农作物还可以采用喷雾的方法适量补充硒元素,或采用富硒植物,如黄芪等作为补硒饲料。在应用补硒饲料时应控制好摄入量,以预防出现硒中毒症状。另一方面,可采用直接补硒法预防缺硒性动物疾病。在采用硒酵母或亚硒酸钠进行补硒时,应根据畜禽实际需要量调整使用剂量,就一般情况而言,雏鸡在饮水及日粮中补硒量应<6mg/kg, 仔猪应<10mg/kg, 羔羊应<15mg/kg, 犊牛应<5mg/kg。 添加硒时可以采用预混合料形式,稀释剂的添加量应<0.02%,同时添加适量钠盐、矿物质及维生素E。
在动物因缺硒而出现水肿病、白肌病及桑葚心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雏鸡出现水肿病,则可应用1ml浓度为0.005%的亚硒酸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同时将亚硒酸钠添加到病鸡的日粮当中,添加量以0.1ppm为宜;或在鸡群的饮用水中加入亚硒酸钠,添加量为3.0~5.0mg/kg,连用3d后暂停3d,随后再连用3d即可,以便有效控制病情。对于患有白肌病的幼畜,则可以采用浓度为0.1%的亚硒酸钠注射液行肌肉注射治疗,犊牛注射量为5~10ml,仔猪及羔羊的注射量应为2~4ml,每隔10d左右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即可。如雏鸡患有白肌病,则在日常饮用水中加入亚硒酸钠即可,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A、维生素B及维生素C等。仔猪出现桑葚心后可采用维生素E及亚硒酸钠行肌肉注射治疗,每隔15~20d注射1次,治疗3~4次即可,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等,以有效缓解病猪出现的应激反应。
缺硒可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妨碍动物正常生长,降低动物的抵抗力病,并由此引发多种疾病。为了有效防治缺硒引发的疾病,则需要做好补硒预防工作,在发病后及时采用亚硒酸钠等药物加以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