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应用评价

2015-01-23 07:03:50李迎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预见性满意率剖宫产

李迎杰

预见性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应用评价

李迎杰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384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9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使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 d睡眠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疼痛评分(5.68±2.29)分, 观察组疼痛评分(3.87±1.75)分,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睡眠时间(5.82±1.53)h, 观察组术后1 d睡眠时间为(8.83±1.86)h,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8.1%,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疼痛能够有效的避免造成术后疼痛的诱因, 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 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剖宫产;术后疼痛

随着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母婴安全意识的上升导致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但剖宫产手术产生的疼痛对患者的康复以及及早进行母乳喂养造成巨大的障碍[2]。为了减轻患者剖宫产术后的疼痛, 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对剖宫产患者进行预防疼痛的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非常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384例, 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9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5±11.4)岁,孕周38~40周, 平均孕周(38.7±1.8)周, 初产妇124例, 经产妇6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27.9±11.1)岁,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1±1.9)周, 初产妇118例,经产妇74例;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孕周以及产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护理;使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宫缩疼痛的预见性护理 使用催产素和产后子宫强烈有规律的收缩是造成患者出现宫缩疼痛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当认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了解产生宫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对话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在宫缩时,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局部的按摩消除疼痛, 指导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缓解子宫收缩产生的疼痛, 早期进行婴儿的抚触和哺乳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3]。

1.2.2 切口疼痛的预见性护理 手术的机械性损伤刺激机体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和致痛是产生切口疼痛的主要因素[4]。疼痛多发生在术后3~4 h之间。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正确的采用术后镇痛措施,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通过舒缓的音乐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

1.2.3 腹胀疼痛的预见性护理 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在于使用镇痛药物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暂时性肠麻痹[5]。护理人员指导和协助患者尽早进行离床活动, 通过腹部热敷以及适当的按摩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和纤维素食物, 避免进食容易产气食物, 在医嘱下指导患者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1.2.4 乳房胀痛的预见性护理 指导患者于产后30 min进行婴儿吸允, 及时的早期进行母乳喂养, 重点在剖宫产术后的3 d内。患者出现乳房胀痛,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乳房按摩, 产后6~8 h进行乳房热敷及按摩, 每日进行2~3次, 每次每侧乳房按摩10 min, 将有效的预防产后乳房胀痛[6]。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 d睡眠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患者疼痛的评分, 取三次测量值的平均数作为最后的疼痛评分。

1.4 满意度评价 利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非常满意为≥90分;满意为75~89分;不满意为≤74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疼痛评分(5.68±2.29)分, 观察组疼痛评分(3.87± 1.75)分,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睡眠时间(5.82±1.53)h, 观察组术后1 d睡眠时间为(8.83±1.86)h,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7例非常满意﹑83例满意﹑42例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为78.1%;观察组120例非常满意﹑62例满意﹑10例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为94.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作为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有创手术治疗, 术后疼痛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子宫收缩和机械性损伤是造成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患者出现腹胀和乳房胀痛也是造成术后疼痛的因素。护理人员根据术后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 依据护理需求多样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对各阶段可能产生术后的疼痛因素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促进患者的康复[7]。本组临床研究中, 应用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 术后1 d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 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雪梅[8]研究结论完全符合, 进一步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针对产生术后疼痛的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 显著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 应用预见性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疼痛能够有效的避免造成术后疼痛的诱因, 显著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 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杨德红.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研究及质量评价.右江医学, 2012, 40(1):77-78.

[2] 黄英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7):35-36.

[3] 余迪仪.护理综合干预减轻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5):119-120.

[4] 钟郁鸿, 孙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5):519-520.

[5] 苏静.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4):145-146.

[6] 邱海花, 蓝彩旋, 钟玉旋. 全面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康复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3):369-370.

[7] 周银玲, 郭惠玲.临床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疼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4):532-533.

[8] 周雪梅.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3, 19(29):126-1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69

2015-06-17]

110121 沈北新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预见性满意率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7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