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珍
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探究
曲珍珍
目的全面探析脑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并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4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均于气管切开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对40例患者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 再实施药敏实验。深入剖析药敏实验的结果, 并总结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经验与预防措施。结果经治疗与护理, 40例患者中治愈19例, 显效22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该例患者于手术后第5天出现病死的现象。经诊断, 该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结论结合患者的病情, 于治疗中给予患者相应的呼吸道﹑心理﹑气管切口﹑生命体征以及病房环境等方面的护理, 并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流程, 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大大减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
预防措施;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肺部感染;脑外科;气管切开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脑外科ICU 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 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39.8±10.7)岁。患者从进入本院脑外科ICU开始, 直至实施气管切开治疗之前, 此段时间均维持5~10 d内, 平均时间(7.5±1.3)d。收治入院时,有34例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余下的6例患者, 则均属于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入院1 d后, 40例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
1.2 临床诊断标准[1]于手术治疗后的1 d, 出现肺部啰音﹑发热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 且经胸片检测, 发现肺部出现较大面积浸润性阴影, 并伴合下述症状之一的患者, 即可诊断为肺部感染。①咳痰, 且痰液较浓的患者;②支气管筛检以及气管吸出物的取样检查, 发现了有病原菌存在的患者;③行血清抗体诊断, 诊断结果呈阳性的患者;④行病理学检验,检验结果为肺炎的患者。
1.3 痰液样本的采集 选取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吸痰法, 将处于浅部位置的痰液规范化的吸出, 然后再将无菌痰液收集器, 沿着气管套管的方式, 缓慢的将其插入到一定的位置,进行吸痰。待吸痰完成后, 对收集到的痰液样本进行科学的药敏实验以及痰液培养操作[2]。
1.4 护理方法 择取综合护理干预法, 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护理内容详细如下。
1.4.1 生命体征方面的护理 每日对患者的脉搏﹑体温以及血压进行规范化的测量, 并准确的记录测量的数据, 以为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主要依据;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以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当前的意识状况及其病情的恢复情况。如果在观测期间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状, 还需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并协助医师对患者实施抢救。
1.4.2 病房环境方面的护理 定期对本院脑外科ICU病房进行彻底的打扫以及消毒;勤开窗, 以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 避免出现院内感染;每日定时监测病房温度, 当温度不适宜时, 需及时对其作出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 需保障病房温度维持在20~24℃。监测病房湿度, 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病房的湿度作出是适当调整。告知患者家属, 需尽可能的保证病房的安静, 当家属提出探视申请时, 需积极的协助家属进行衣物更换, 以防止出现病毒性感染。
1.4.3 呼吸道方面的护理 借助湿化系统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科学的湿化, 以降低患者痰液的粘度, 避免其出现导管堵塞的现象。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 排痰效果较好;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排痰效果良好;有效:咳嗽症状稍微减轻, 咳痰量有减少趋势;无效:咳嗽症状无变化,亦或是加剧。
给予40例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辅以抗生素治疗。此外, 再结合痰液培养所得的结果,对患者实施敏感性抗生素治疗, 并辅以全面的气管护理。经治疗与护理, 40例患者中, 治愈19例, 显效22例, 有效8例,无效1例, 该例患者于手术后第5天出现病死的现象。经诊断,该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
临床医学上所谓的“脑外科ICU肺部感染”, 也就是患者在被转入脑外科ICU病房之后, 于3 d内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此类疾病主要以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为主, 且患者的身体机能已经出现了多重受损的现象[3]。对此, 临床需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方法, 比如气管护理来对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尽可能的降低患者于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几率,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另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 还需根据其自身的特点, 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 采取最佳的护理方案, 来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部分因病痛而出现情绪低迷﹑不愿配合治疗的患者, 还需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鼓励, 以帮助患者消解负面情绪, 让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相应的治疗,才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提升治疗效果的双重作用[5]。
综上所述, 结合患者的病情, 于治疗中给予患者相应的呼吸道﹑心理﹑气管切口﹑生命体征以及病房环境等方面的护理, 并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流程, 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大大减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
[1]彭小溪.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中外医疗, 2011, 30(19):67.
[2]黄维明, 谢春雷, 李春霞, 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2):3911-3913.
[3]王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护理研究, 2014(15):1873-1874.
[4]李丽, 阮洪, 袁卫军, 等.头颈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6):1472-1474.[5]张芸.气管切开肺部感染33例预防性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21):88-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52
2015-07-27]
136000 吉林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