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鑫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金振鑫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其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以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以及局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痊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7%。结论给予糖尿病足患者积极的针对性的治疗以及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护理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临床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临床严重并发症之一, 以血管和神经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 容易合并感染, 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肢端疼痛﹑组织破坏﹑坏疽[1-3], 有效的及早治疗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4]。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 临床疗效满意, 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l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6例, 其中男12例, 女34例, 年龄46~70岁, 平均年龄54.5岁, 患者糖尿病病程7~30年, 平均病程16.5年。46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均有周围神经病变, 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动脉粥样硬化, 糖化血红蛋白(HBAIc)9.5%~18.4%, 平均13.65%。
1.2 治疗方法 进行健康教育, 控制饮食, 均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有效控制血糖, 同时给予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治疗, 常规清创﹑定期换药, 并积极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多数均存在焦虑﹑抑郁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用善良的语言给予关心和支持。护理过程中重点帮助和支持患者, 让其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 帮助患者战胜悲观﹑失望的心理,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3.2 有效的血糖控制 感染加重又会影响血糖水平, 血糖增高会增加感染机会, 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血糖的控制情况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 尽量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6,7]。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根据病情选用空腹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等联合治疗, 同时需要采取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等综合措施。
1.3.3 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血﹑尿﹑心脏以及眼底检查,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采取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索治疗等药物治疗手段。胰岛素主要用于I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未能达标,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3.4 饮食治疗 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食,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嘱患者少吃稀饭, 忌食含糖食品, 餐后血糖很容易升高, 多吃有助于降糖的蔬菜如番茄﹑白萝卜﹑芹菜﹑黄瓜﹑苦瓜等。炒菜宜用植物油, 多吃菌类食物如香菇﹑海带﹑紫菜等, 常吃燕麦﹑养麦等粗杂粮和薯类替代食物。
1.3.5 做好足部皮肤的护理 要求选吸水性好﹑透气性好的棉袜, 选择合适的鞋袜, 袜口不宜过紧, 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选择前头宽大﹑大小合适的鞋子, 最大限度降低足部压力,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每天注意检查足部皮肤情况, 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不要用力揉搓, 温水泡脚20 min/d, 每日数次轻柔按摩足部, 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搔抓。
1.3.6 有效控制感染 注意观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时, 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对足部溃疡﹑感染﹑坏疽部位可局部逐步清除坏死组织,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8,9],干性坏疽仅需碘酒﹑酒精消毒, 局部以无菌干敷料贴敷。
1.3.7 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的危害性, 坚持运动锻炼﹑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等。家属要积极的鼓励﹑帮助患者。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检查有无水肿﹑皮损, 嘱患者定期复诊, 如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就诊。
1.4 疗效判定标准[5]痊愈:患者足部溃疡全部愈合;显效:足部溃疡缩<1/2, 分级下降1级及以上;有效:足部溃疡缩≤1/2, 但分级下降不足1级;无效:患者足部溃疡以及分级均未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本组46例患者, 痊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7%。
给予糖尿病足患者积极的针对性的治疗以及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护理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1] 李观妹.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8):23-24.
[2] 张艳, 袁迎春, 李小风, 等.糖尿病足64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62-64.
[3] 曾宪芳, 王玲.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防护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8):82-84.
[4] 许樟荣.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3):150-152.
[5] 杨岳, 孙雪玲, 房辉, 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76-78.
[6] 钟书凌, 黄冬荷, 练桂英, 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时糖尿病足预防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2):10-11.
[7] 李惠琴, 苏晓飞, 丁波, 等. 218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6):492-495.
[8] 晋溶辰, 杨玲凤, 黄金, 等.个体化健康指导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6):563-566.
[9] 贺玉兰, 陈奕雯.严重糖尿病足部溃烂创面护理及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3):284-2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49
2015-06-29]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影像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