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逄翠翠 邢林涛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120例临床分析
王玉玲 逄翠翠 邢林涛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术进行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患者, 经一次性手术治愈者112例(93.33%), 出血情况好转者8例,8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均治愈(6.67%),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均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 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及后遗症, 无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 且无复发病例。结论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关键是找准鼻出血的部位, 通过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可以找准位置, 视野清晰, 定位准确, 止血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治疗
顽固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一般来讲,是无法通过传统的常规止血方式, 例如局部按压、鼻孔填塞、以及血管收缩剂等进行止血的, 因此也被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 该病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或窒息, 出血频繁则会造成患者出现贫血[1]。顽固性鼻出血的特点是出血量大且出血部位隐蔽。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控制止血, 治疗效果不佳, 且易造成鼻黏膜损伤, 治疗后易产生贫血、鼻腔感染等并发症。
随着鼻内镜技术发展, 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时, 鼻内镜下视野清晰, 可快速准确定位出血点, 术中创面小、止血速度快, 且安全, 术后并发症少, 是有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作者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并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术进行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120例患者, 均为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 男74例, 女46例;年龄12~67岁, 平均年龄(45.7±7.2)岁;病程1~20 d, 平均病程(8.3±3.8)d。其中左侧鼻出血63例, 右侧鼻出血48例, 双侧鼻出血9例。出血部位:嗅裂36例, 下鼻甲后端28例, 中鼻道21例, 鼻中隔前下端16例, 下鼻道后端12例, 鼻中隔后端7例。
本组全部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鼻孔填塞止血并且止血无效, 且反复出血, 单次出血量为65~180 ml。120例患者中,有42例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3例有凝血功能异常。本组全部病例均排除患有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情况。
1.2 方法 术前动作轻柔地将鼻孔内的填塞物取出, 并用1%地卡因配合0.1%肾上腺素的棉片放入鼻腔内, 使鼻黏膜表面局部麻醉收缩。30°鼻内镜在电视成像系统直视引导下,用吸引器将鼻腔内的血迹及分泌物清除, 并依次检查鼻中隔的黎氏区和中后部, 下鼻道和鼻腔底部, 中、下鼻甲后端以及中鼻道, 上鼻道和嗅裂区以及后鼻孔和鼻咽部几个出血点。检查要注意鉴别出血点与黏膜溃烂、血管曲张的区别, 对于不明确的出血点, 可用吸引器钝头轻触以诱发再次破裂出血。明确出血点后, 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 需掌握电凝时间, 一般控制在出血区域黏膜变为焦黄, 出现白血为止。若未能明确出血点, 可采用止血膨胀海绵或碘仿纱条在鼻内镜下填塞可疑部位, 一般2~3 d后抽出。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鼻腔润滑等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过检查治疗, 查明出血位置及原因, 且治愈。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未出现再次出血情况,原出血部位鼻黏膜恢复正常, 身体无异常或不良反应。好转:出血次数及血量明显减少, 原出血部位鼻黏膜部分恢复正常,出血区黏膜糜烂和血管扩张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鼻出血量及次数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本组120例患者中, 经一次性手术止血治愈者112例(93.33%), 出血情况好转者8例,8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均治愈(6.67%),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均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 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及后遗症,无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 且无复发病例。
顽固性鼻出血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后段、嗅裂区和下鼻道中后部, 该处有扩张的血管形成血管丛, 所以非常容易出血[2]。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 填塞盲目, 难以准确压迫出血点, 易使鼻腔黏膜受损, 且再次出血几率较高。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视野广且清晰, 亮度适宜,可以轻松观察整个鼻腔情况, 甚至鼻腔深处或狭小的部位。利用吸引器, 检查的同时进行吸引, 必要时可以将中、下骨折进行移位, 使鼻中隔后端及下鼻道中后部等充分暴露在视野中, 帮助医师更精准地找出出血点位置, 并尽可能地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此次分析研究, 总结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几点注意事项如下:①行鼻内镜检查时, 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将鼻腔填塞物先取出一部分, 用麻药棉片麻醉后, 再将剩余填塞物逐渐取出, 防止出血点突然失去压迫而导致大量出血影响术野, 不利于查找出血点;②查找出血点时, 对于可疑的部位可用吸引器钝头轻触, 若诱发再次出血可明确出血点, 但需注意与黏膜糜烂、血管曲张等区别;③待出血点明确后, 用双极电凝止血, 出血严重患者可辅助用纱布止血,电凝功率及时间需严格控制;④若出血点位于嗅裂前端、中鼻道等电凝难以处理的部位, 可采用止血膨胀海绵或明胶海绵来进行局部定向微填塞处理[3]。
综上所述, 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关键是找准鼻出血的部位, 通过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可以找准位置, 视野清晰,定位准确, 止血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古庆家, 李静娴, 樊建刚, 等.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4例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3):325-327.
[2]史余勇, 刘定荣.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48例.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25(4):62,64.
[3]何善形.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8例临床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10,16(4):430-431,4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65
2015-02-12]
264300 石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