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丽,管亚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310006)
·临床护理·
颈性眩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护理
汪万丽,管亚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31000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的相关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性眩晕患者经PLD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8例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TCD检测:椎基底循环主要动脉(LVA、RVA、BA、LPCA、RPCA)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与护理、细致的术后观察,PLDD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颈性眩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护理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包括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障碍、缺血,引起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2]。临床表现为眩晕,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视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猝倒而致意外伤害[3-4]。2007年1月~2013年5月本院颈性眩晕患者18例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后效果显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5~65岁,平均(41.5±16.8)岁。排除眼源性、耳源性及其它内科疾患导致的类似颈性眩晕症状的病例。伴头痛13例,恶心呕吐10例,耳鸣8例,颈肩痛9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X线、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颈椎退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过伸过屈时椎体不稳等。CT、MRI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及继发性椎管狭窄,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其中单间隙C4~52例,C5~63例,C6~72例;2个间隙C4~5、C5~62例,C5~6、C6~75例;3个间隙C4~5、C5~6、C6~74例。TCD示椎-基底动脉缺血。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颈肩部垫薄枕,常规消毒铺巾。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在气管与颈动脉鞘之间确定穿刺点,取21G穿刺针经皮肤刺入椎间隙中心点,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穿刺部位正确,并在侧位透视下将穿刺针尖端缓慢推进至椎间盘中后约1/3处。对多节段颈颈椎间盘病变者,同法插针2~3根。导针位置确定后,拔除针芯,置入光导纤维,以10J/s的预定能量向椎间盘发射激光,总能量为300~600J。
1.3观察指标 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评价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采用0~10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 (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6]评估患者眩晕的严重程度。恶心呕吐指数评估量表(index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retching,INVR)[7]评估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采用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8]评估耳鸣程度。将耳鸣分为5级对应THI评分,l级(轻微):1~16分;2级(轻度):18~36分;3级(中度):38~56分;4级 (重度):58~76分;5级 (灾难性):78~100分。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基底动脉 (basilar artery,BA)、 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后动脉(postrial cerebral artery,PCA)血流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表示,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t检验。
本组18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7.8±10.4)个月。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8.3±6.2)分钟,未见明显出血,其中2例术中感颈部疼痛伴一侧肢体麻木,及时停止激光照射后缓解。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见表1。TCD检测:椎基底循环主要动脉(LVA、RVA、BA、LPCA、RPCA)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见表2。
表1 治疗前、末次随访眩晕及伴随症状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
症状 n 治疗前 末次随访眩晕 18 8.2±1.5 2.8±1.2*头痛 13 6.2±1.6 1.3±2.2*恶心呕吐 10 4.8±1.3 1.6±1.4*耳鸣 8 26.2±8.6 14.3±1.2*颈肩痛 9 6.8±2.1 2.0±1.4*
表2 治疗前、末次随访TCD检测血流峰速度比较(,cm/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n LVA RVA BA LPCA RPCA治疗前 18 37.1±9.8 39.1±10.3 48.2±10.3 47.5±11.1 48.3±9.5末次随访 18 45.4±10.6*44.5±10.5*54.5±9.5*53.2±9.6*50.6±10.4*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因眩晕严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被迫手术,PLDD虽是微创手术,但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预后的不确定性,使得患者术前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此外,大多数患者在术前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的应激反应,而这些不良情绪对手术的预期效果会产生负面影响[9-10]。因此,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进行健康教育,全面详细地介绍PLDD手术的原理、注意事项、疗效及安全性,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相应设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同时,手术前夜和术前半小时分别给予适当镇静药减少患者焦虑。
3.1.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2天开始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常规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以防止因术中牵拉气管引起反射性呛咳、憋气、躁动而造成误伤或影响手术操作[11]。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前应向患者解释目的和要求,使其理解和配合。推移训练时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使头部后仰,用2~4指尽量把气管及食管推移过中线(远离手术侧)。开始用力要缓和,逐渐增加力度,每次牵拉时间持续约20分钟。
3.1.3术前准备 术前再次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曾患有何种疾病及做过何种治疗,检查颈部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破溃、疖肿和瘢痕等,查看相关血化验单,包括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肝功能等,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以免术中及术后呕吐导致误吸或窒息。本组未发生误吸或窒息。手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血压过高或女性月经来潮等,应暂停手术。
3.1.4颈托选择与适应 术后早期颈椎间盘的稳定性下降,故患者术后需颈托固定1~2周。根据颈项形态选择合适的颈托,每日适应性佩戴20~30分钟。
同时,要对示范基地的农户进行上门技术指导,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等辅导工作,及时解决示范户在技术运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3.2术中护理 PLDD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手术,术中患者神志清,颈部可有不同程度的膨胀不适感。此外,穿刺部位在颈部,位置高,患者难免产生恐惧感,术中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症状与体征的变化,严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不恰当的激光照射可对人体造成意外损伤,术前、术中应告知患者不要正视激光特别是工作激光,同时应佩戴防护眼镜,以避免激光照射引起角膜炎症及视力下降等[12]。激光照射终止后,拔出光导纤维及穿刺导针,局部压迫止血20分钟,避
免局部血肿形成。本组2例术中感颈部疼痛伴一侧肢体麻木,及时停止激光照射后缓解,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
3.3术后护理
3.3.1呼吸道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常规予吸氧,必要时备床边气管切开包。
3.3.2体位护理 术后要注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卧床时颈椎两侧用沙袋固定制动,保持中立位,颈下垫一薄枕,使颈部微后伸,如有不适可适当抬高床头,轴线翻身。
3.3.3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宜多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骨头汤、鸡蛋、蔬菜、新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同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3.3.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待患者麻醉消失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皮肤感觉等,观察手术疗效,如有感觉运动减退或消失,应高度警惕术中损伤脊髓的可能,立即汇报医生积极救治。
3.3.6并发症预防 因颈椎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应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血栓性静脉炎、废用性肌萎缩等。护理措施有:每2小时抬臀1次,夜间3~4小时抬臀一次;轴线翻身2次/d;六一散贴敷肩胛部、尾骶等易受压部位;鼓励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足底泵治疗,加强功能锻炼等。
3.3.7康复训练 护士应向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早期积极的主动、被动康复训练能巩固手术疗效、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患者康复等[13]。术后6小时可进行伸指、握拳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训练;上肢带动肩胛部活动,3次/d,每次20~30分钟。术后1周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和侧转运动,每天1~2次。3个月后鼓励患者做颈部康复操,方法包括:双掌擦颈、左顾右盼、前后点头、旋肩舒颈、颈项争力、摇头晃脑、头手相抗、翘首望月、双手托天、放眼观景等[14]。动作要缓慢平稳,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训练部位有轻度疲劳感为度。
3.3.8出院指导 睡眠姿势应恰当,仰卧位,尽量用低枕。加强饮食调理,合理营养,保持良好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及劳动姿势,避免剧烈的颈部旋转动作。注意颈部功能锻炼,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性眩晕的复发。指导患者掌握改变体位要“三慢”,即抬头转头慢、坐起慢和站起慢。告知患者眩晕发作时的紧急救护措施:立即卧床或抓支撑物、就地坐卧、闭眼,避免走动、睁眼,以免摔伤[15]。定期门诊复查。
颈性眩晕容易反复发作,一般单纯西药扩张血管或营养神经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PLDD治疗,效果显著,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与护理、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指导是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 王建国,闫洪涛,张雷,等.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40
[2] 范炳华,王新华,王鹏,等.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81
[3] 顾利军.针灸刺血拔罐、TDP照射、穴位注射联合眩晕停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3):146
[4] 郭姜,王得志,丁全茂.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2,18(22):3794
[5] 严广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4,8(3):410
[6] Felisati G,Pignataro O,Di Girolamo A,et al.Nicergo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zziness in elderly patients.A review.Arch Gerontol Geriatr Suppl,2004,(9):163[7] Fu MR,Rhodes V,Xu B.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Index of Nausea,Vomiting,and Retching.Cancer Nurs,2002,25(2):134
[8] 孟照莉,郑芸,王恺.推荐一种耳鸣主观评估量表.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4):325
[9]Heneweer H,Aufdemkampe G,Van Tulder MW,et al. Psychosocial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low back pain:an inception cohort in primary care physical therapy in The Netherlands.Spine,2007,32(5):586
[10]Thomas JS,France C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related fear and lumbar flexion during natural recovery from low back pain.Eur Spine,2008,17(1):97
[11]尚洪平,朱玉妹.颈椎前路手术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临床意义.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45
[12]黄美风,姜佳好,张典学.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130
[13]林丽贤,章映丽,林秋萍,等.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90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47
[14]伊智雄.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8
[15]孔青华,徐平.30例经皮颈椎间盘激光减压术的护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