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2015-01-22 12:35:05马雯娜田云鹏
浙江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后外文著录

马雯娜 田云鹏

●读者·作者·编著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马雯娜 田云鹏

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理论、观点、资料和方法的引用和借鉴,对文章内容起着支持、佐证和解释信息来源的作用,具有提供依据、分享研究成果、重复利用和可检索等重要功能[1-2]。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一项专供著者和编辑编撰文后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文中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组织方法和著录规则有两种体制,即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目前,我国科技论文通常使用顺序编码制。多年来,我刊坚持此项标准对参考文献进行修改、校对,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了较多著录方面的问题,现将这些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加以归纳、总结,以期引起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重视。

1 著录的规范性

规范性,即著录项目及其格式符合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作为信息资源的参考文献提供共享的便利[3]。我刊在稿约及给作者的退修函中均会以醒目的字体标示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如: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序号]作者姓名.书名[M].版次(第1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规范格式的多次提出以便作者在修改过程中能引起重视,但是收效甚微,几乎每篇来稿或修回稿的参考文献都要经过编辑再修改。笔者在修改过程中,发现参考文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著录项目不全,如多位作者只录第一作者,而漏录第二、三作者;引用期刊中的卷、期缺失或书籍版次、出版地缺失;缺少起页或止页。(2)著录格式错误,著者超过3个时,不用“,et al”;颠倒外文作者姓和名,乱用姓名缩写或大小写,如“Alphonse Eugene Smith”应为“Smith A L”(姓前名后,名可用缩写)而不是“Alphonse E S”;误将期号当做卷号;将省份名称当作出版地,如“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应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3)标点符号使用混乱,最常见的就是句末的“.”误用为“。”;其次为遗漏文献类型标志代码,如“[J]”、“[M]”;引用文章的题目如果是疑问句,易遗漏“?”,如“Maahs D M,Wadwa R P, Bishop F,et al.Dyslipidemia in youth with diabetes:to treat or not to treat[J]?JPediatr,2008,153(4):458-465.”,常见的错误形式有:“Maahs D M,Wadwa R P,Bishop F, et al.Dyslipidemia in youth with diabetes:to treat or not to treat?[J].JPediatr,2008,153(4):458-465.”或“Maahs D M,Wadwa R P,Bishop F,et al.Dyslipidemia in youth with diabetes:to treator not to treat[J].JPediatr,2008,153 (4):458-465.”编辑若不仔细校对很难发现此类问题。

2 著录的原则性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可总结为[4]:(1)直接引用的文献:要求著录的是论文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即所谓一次文献,如图书、论著、期刊、论文集、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等。(2)最必要、最主要、最新的文献:最必要的文献指论文作者在叙述自己的工作背景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法和数据等,这些是必须引用文献的;最主要的文献指在众多的文献中选择最主要的,也就是最有效的文献;最新的文献指近年内发表的文献,体现论文的创新性。(3)正式出版的文献:指在国内外报刊、图书等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专著等,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应列入参考文献中。作为科技期刊的责任编辑,不但要引导作者规范著录参考文献,而且还要指导作者遵守著录原则准确引用参考文献。

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类:(1)引用的文献属于二次文献,而不是原始文献。由于是转引,由于作者没有参阅原始文献,对相应的成果一知半解,影响论文的质量;还可能因生搬硬套、断章取义而导致引文误差,造成以讹传讹。当确实需要转引他人所引的文献时,作者也应该做到亲自查阅,这样既可避免疏漏或错误,也能对原始文献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解[5]。(2)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却不著录;或著录的作者名字与参考文献不符。如:“TRUST研究证实远程监测在整体临床安全性上与传统随访相似,并且能更早识别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应注明出处,但文后却无相应文献;“Rahmutula等[18]在对233例高血压患者……”而文献[18]的著录却是“Kurt JS,Sophia Y T,George E T,et al. Regulatable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gen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显然与文中的作者姓名不符。(3)引用的文献过于陈旧。我刊编辑在退修稿上一般均会注明“引用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因为新近的文献不仅能反映科研工作的最新动态,反映出该论文是否位于学科前沿,它还能反映出论文作者对最新科研工作的了解及掌握情况,如果作者在其基础上发展,就能体现出作者在论文中的创新性。(4)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一些内部刊物没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不属于引用范围。

3 建议

科技期刊编辑对参考文献的审核加工应达到“著录格式规范、著录内容正确”的基本要求[6],加强并提高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性及准确率。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作者和编辑共同努力。(1)作者是论文的原始录入者,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标准录入,可从源头上提高文献录入准确率[7]。编辑部可利用补白形式,在杂志上宣传参考文献著录的相关知识,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各著录项含义、英美人名构成知识、英文刊名缩写知识、参考文献引用原则和规范等,以帮助作者正确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1]。(2)编辑是论文质量重要的把关者,在修改、校对过程中应提高责任心,除了加强对著录格式的审核外,还应对著录内容进行把关,对于有疑问的参考文献应逐一在网上进行查阅,中文文献可在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核查,外文文献可在PubMed核查。(3)在工作过程中,编辑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外文水平,经常关注及阅读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增强对外文文献的审校、修改能力。

4 参考文献

[1]彭桃英.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21(3):368-371.

[2]钟均行,龙小年.5种肿瘤学期刊文后参考文献失真度分析[J].编辑学报,2001,13(4):205-206.

[3]陈先军.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及其审查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9):1145-1148.

[4]向政,王燕萍,闫雪,等.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编辑方法[J].编辑学报,2003,15(2):108-109.

[5]陈字,李家红,莫雅贞.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中存在的问题[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10):82-84.

[6]金铁成.科技期刊编辑审核加工参考文献应达到的要求[J].编辑学报, 2006,18(3):197-198.

[7]朱红梅,张大志,任红.对我国高影响力医学期刊的中、英文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84-787.

2014-11-05)

(本文编辑:沈叔洪)

310003浙江《心电与循环》杂志社

猜你喜欢
文后外文著录
阅读与表达练习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4
American Families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 02:57:16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