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财富,长寿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美好愿望。欲求康寿,不靠灵丹妙药,也不靠“以补求寿”。康寿无秘诀,关键靠自己。要做到靠自己,就要努力做到“三好”,健康长寿就藏在“三好”中。
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
对人类来说,21世纪最可怕的不是艾滋病、核武器,也不是瘟疫、癌症,而是不良生活习惯。坏习惯对健康的损害在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中产生。有的人信奉“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殊不知饭后立即吸烟,可加重烟对身体的损害。从医学角度来看,当人进食以后,消化系统马上兴奋,进行消化和吸收等各种生理活动。此时肠胃蠕动频繁,血液循环也加快了,此时如果吸烟,肺部和全身组间吸收烟雾的力度会大大加强,人体就会吸入大量生物碱类物质,对人体机能和组织的伤害无疑会大得多。还有的人饮酒成癖,这类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9%,肝硬化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7倍。有的人大便不定时,或有便意而强忍不解,形成习惯性便秘。粪中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可引起肠道性自体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头晕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并能诱发结肠癌。
日常生活中,应该选择科学的、有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做到定时吃饭、定时工作、定时睡眠、定时锻炼、定时排便、少饮酒、不吸烟。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人们可从“健康储蓄”中获利而享受终生。“人应该支配自己的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好营养是抗衰延年的
“保护伞”
营养学家于若木说:“我国文盲有10%,可营养盲有90%。”许多人在饮食方面随心所欲,过食或偏食。过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基础。因过食而超重的人比正常人寿命要短3.6~15年。偏食则造成某些营养成分过剩,某一些营养成分不足。人体所需营养素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营养缺乏会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贫血、夜盲、脚气病、糙皮病、维生素C缺乏症、佝偻病等一系列疾病。
古诗云:“烹龙煲凤何足贵,劝君杂食养天年。”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50多种,在天然食物中,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即使像乳、蛋这样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靠吃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人体全部营养需要的,而是应根据身体的需要吃不同的食物,发挥食物之间“取长补短”的互补作用或协同作用。要想营养全面,必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每天的饮食里,有主食、有副食,有荤菜、有素菜。做到粗精兼备,荤素搭配。即以米、谷、麦子、豆类为主食,以各种肉类和蔬菜作为花色多样的副食,再辅食一些水果,就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充分营养,达到气血旺盛、抗衰延年。
好心境是防病益寿的
“免疫剂”
有的人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而生气、激动、忧虑、恼怒,甚至暴跳如雷。殊不知,这种恶劣的情绪实际上是对身心健康的最大摧残,是早衰折寿的“直通车”。倘若任其泛滥,即使再好的生活习惯,再佳的科学营养,也无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因为好心境是防病益寿的“免疫剂”。
朱德元帅曾有诗云:“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一个人有了如此宽广、豁达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就能驱散忧虑、烦恼、苦闷,没有“想不开”的事,精神自然轻松愉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胸襟开阔,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则灾病不生,福寿永存。一个人鼠肚鸡肠,对己放纵,对人挑剔,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处处招嫌结怨,烦恼重重,郁郁寡欢,生活得十分痛苦,又焉能长寿?好心境是诗、是歌、是画,是激扬生命风帆的动力,是滋润脏腑的玉液琼浆,是瓦解疾病冰霜的阳光,是安享天年的营养素,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