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春
家庭生活中被烧伤、烫伤的事故比较常见,但由于伤者及家属往往没有进行紧急处理,错过了在事故发生最初时间里救治的机会,而使伤者的痛苦加深,留下瘢痕的例子很多;或缺乏基本的烧伤急救知识,错误地将“老鼠油”、酱油、牙膏、碱水等不洁或有害的“家传秘方”用于创面,由此造成创面感染或加深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对烧烫伤创面不是太大、太深的,也就是Ⅰ度、浅Ⅱ度烧烫伤者,最紧急的处理并非立即送医院,而是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在家中采用冷水疗法。
冷疗对热力烧伤的作用
冷水疗法(简称冷疗)是一种用于烧伤早期处理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烧伤后立即或清创后用温度较低的冷水(一般10~20℃)对创面进行浸浴、冲洗或湿敷。
冷疗对热力烧伤有三种作用:第一,能使局部迅速降温,中止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避免创面继续加深,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第二,能减轻组织水肿。第三,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接近0℃水的冷疗,止痛作用更为明显。
处理记住“5字诀”
一旦发生烧伤或烫伤,要保持冷静,正确处置,将伤者的伤害减到最小。家庭救治可记住“五字诀”——脱、冲、泡、送、喝。
脱:被热液浸渍或着火的衣物,是导致肌肤烫伤的致热源,应尽快脱去,以免热源继续作用,使肌肤损伤加重,甚至热透深层,导致内部受伤。如果衣物被烫伤部位粘住了,千万不要用力拉扯,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可一边浇凉水,一边用剪刀小心剪开。
冲:烧烫伤发生后,肌肤损伤是从表面逐渐向肌肤深层发展的。因此,伤后宜尽早进行“冷疗”,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患处(可在自来水中加入冰块),或者用冷毛巾外敷创面,以降低肌肤表面的温度。用冷水冲患处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样,既能防止热力继续作用加深创面,又能减轻伤处疼痛,减少体液渗出和水肿。如果烫伤范围过大,可全身浸泡在浴缸中(冬天除外)。但应注意,伤者一旦出现颤抖现象,要立刻停止冷疗,并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
泡:泡是指对烧烫伤后肌肤表面水泡的处理。如果家中备有正规的烫伤药膏,这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创面用冷水冲洗后拭干,再用含碘的溶液对皮肤水泡周围进行局部擦拭消毒。然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水泡,将泡液放出来(不可将水泡皮撕去,以防细菌侵入而发生感染),涂上冷藏后的药膏,如京万红软膏、磺胺嘧啶银霜、红霉素软膏、金霉素眼膏等。如果没有起水泡,或者有小面积的破溃,可以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注意:创面不应使用甲紫及红汞等有色、有刺激性的外用药)。如果皮肤大面积起水泡,或破溃面积较大时,则不宜自行处理,应用干净的敷料、毛巾或床单覆盖伤处,及时送到正规医院,请医生处置。
送:如果发生了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烧伤,应该先将患者迅速转送至就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向大医院转送。千万不要舍近求远,未进行任何处置就直接往远处大医院送。特别是在大面积烧伤时,长途转运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路途颠簸及反复地搬动伤员,都可能会使伤情加重。
喝:烧烫伤病人容易有口渴症状,不要给病人喝白开水、矿泉水,以免引起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可让病人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或稀糖水,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伤后的饮食应以新鲜、容易消化、少油腻、高蛋白食物为主,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忌酒。
附:烧伤程度判断
Ⅰ度烧伤:红斑性烧伤,主要损伤角质层,有轻度红肿,皮肤表面不起泡。
Ⅱ 度烧伤: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浅Ⅱ度烧伤可达真皮浅层,起水泡,有剧痛。深Ⅱ度水泡小,但密度高,皮肤溃烂,疮皮厚,皮肤弹力减弱。
Ⅲ度烧伤:全部皮肤损伤,患处皮肤呈皮革状黑色焦痂或苍白。家庭内多为Ⅰ度、浅Ⅱ度烧烫伤。
烧伤的严重程度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面积、深度、有无吸入性损伤及身体条件。一般来说,Ⅰ度、浅Ⅱ度烧烫伤患者,无吸入性损伤、身体条件较好者,适合在有医疗条件的家庭中治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