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为什么善良慷慨的人更长寿?
高峰
谚语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而研究发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提升自信,延长寿命等,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专家建议,只要愿意,给予和付出可以无处不在,从做慈善、做好事、帮助困难之人,到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宽容和赞美,尽力做到更好地给予。
给予是一种利他行为,就是出于自愿、不计较外部利益去帮助他人。其实,给予别人帮助是人之本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理心理论”。当目睹他人陷入困境时,旁观者能真切感受到他人的焦急、痛苦,以至于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这得归功于大脑中存在的一类神奇的神经元,它们不仅会在人有亲身体验时被激活,在看到他人喜怒哀乐时也能被激活,从而“感同身受”。因此,当看到受助者脱困后的快乐时,助人者也会有自己转危为安般轻松和满足的感觉,这些正是让人们感到幸福情绪的基础。
可惜,现代人似乎习惯了索取的思维方式,父母、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都成为索取对象,不愿意过多付出就想拥有金钱、地位、友情、爱情、成功……美国心理学作家约翰·阿莫德奥博士曾提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比索取更难?”
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缺乏信任感。我们处于陌生人社会,彼此信任度低,经常出现“扶摔倒老人可能被讹”等“做好事没好报”的事情。当人们缺乏安全感,对社会产生质疑时,就会不敢付出。第二,过于物欲化。现代人太忙于追求可以量化和物化的东西,比如金钱、车、房、名牌等,“我的房贷还没人替我还呢,我凭什么管别人?”第三,太忙太累。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让大家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再去给予别人帮助。每个人都期待被别人关怀时,就很难再去主动关心别人了。
有时,我们更习惯于接受,不习惯给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错过了给予所能回赠的种种好处。美国一项针对2000名志愿者的研究发现,在两个以上机构从事志愿者活动,对健康的益处仅次于戒烟。
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1.保护心脏。专家对中青年和老人以及不同种族、职业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给予可以全方面地保护身体健康,对心脏疾病的预防能力是阿司匹林的一倍。
2.延长寿命。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更长寿,4年内的死亡率为1.6%,从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死亡率则为4.3%。帮助朋友、亲人、邻居、支持伴侣等行为,都会降低疾病死亡率。
3.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给予可以帮助人们排除愤怒、憎恨、嫉妒等负面情绪,带来幸福感,从而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
4.提升自信,增强幸福感。在获得人生满意度方面,助人者是受助人的7倍,也更有益于这些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治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的耐心、自信等对健康有益的情绪都会提升,当你有力量改变别人的生活,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时,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痛苦,反而会变得轻松起来。
5.提高免疫力。不吝啬帮助他人的人,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会降低很多,免疫功能也更强大。而免疫力就像身体的隐身防护墙。
(作者:中国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