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瞧,这“报恩院”的“院”字竟然少了一横,这可了不得。这位于天津的独乐寺可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寺中竟然有错别字,这让中华儿女作何感想啊?
不过村长爷爷后来告诉我:这字是清朝咸丰皇帝所题写。这“院”字错得实为巧妙,这报恩院寓意佛家的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咸丰皇帝说:“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而这独乐寺的报恩院也因此而闻名。
陕西西安“碑林”二字为禁烟英雄林则徐所写,但这样一位才人为什么会把“碑”字少写一撇呢?
村长爷爷告诉我: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了“怕战派”的诬陷,结果被昏庸的道光皇帝革职发配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这两个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
西湖“花港观鱼”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面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