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中的学习方法

2015-01-13 21:00:38邸朝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预习以人为本辅助

邸朝华

摘 要: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路就在脚下,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把握了学习的方法,要过的就不会是令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畅通无阻的大桥了。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关键词:辅助 预习 以人为本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51-01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那么,如何做才能学好历史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历史不是那么枯燥无味的学科,它不仅能丰富知识,更能学会以史为鉴。帮助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次可以将历史融入现实。比如在看电视、小说,或者在关注网络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将它们与历史相结合,这样能培养探寻历史真相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在看到电视小说一类对某个喜爱人物的表现的同时,可以去看书上网了解这个人真实的存在,同时了解与其相关的事件人物。自己亲自查询而来的知识会记得特别牢。再次要以课本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死记硬背,可以采取通读课本的方法,对整本书有个大体的印象概念。然后可以尝试着根据历史年表来梳理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对于小的知识点就要细心留意,刻意记忆。同时也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多翻书查资料,不要偷懒。

第一部是预习。可以借助参考资料先把重点画出来,初史每课都有一定的结构,所以要把结构给理清。不能盲目的看书,那样达不到效果,有时间建议你多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频道。多丰富历史知识,如果之前的历史成绩也不是很好,希望你可以把之前学的按照时间的先后理顺。标出重要的事件来,最好备一个笔记本,以便加强印象!第一,要通读全文,做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篇课文讲得是什么,心里要有数。第二,把一些重点段落(历史意义和条约款项),还有一些时间年代都用笔划起来.这些东西都要背下去的。第三,结合课外的辅导材料对全文做个加强的训练。预习时要注意看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课前把教材看一遍,用铅笔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只是轻轻划出来,看看是不是跟老师总结的重点一样,可以加深记忆。

第二步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根据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理解那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还有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老师讲完后,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最先开始,教师现在的一些事件入手,来引出所讲的内容。因为作为学生,对现在发生的一切比历史上发生的理解得更透彻,更容易接受。举个例子来说,讲新航路开辟时,可以先从美洲西印度群岛入手,然后提出类似“为什么美洲与印度相距千里,为何称这些群岛为‘西印度群岛?”这样带着疑问学,就有兴趣听下去了。其次,历史这一学科范围也很广。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文化与历史总是分不开的。可以从现在的文化入手,来引出历史。如“法国每年7月14日都会举行一些盛大的活动,这与什么有关?”从此引出法国大革命。气氛活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想想看,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不喜欢看名著而喜欢看电视、看漫画?这就是因为电视、漫画相对文字比较活跃。因此,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历史课件、开展一些历史主题活动等。

第三步课后复习、巩固。首先,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最后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练习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5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做练习,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事件的经过只须记重大事件。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历史和其它科目一样,只要平日课前预习、上课留心听讲、课后温习,坚持整理笔记,把重点记熟;多读、多思、多写、多做试题;考试前重温重点;考试时冷静选题和作答——能够做到上述各点,自可获得好成绩。

精心设计,适时适度开展历史活动。适时适度开展历史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实战模拟的活动:了解了战国时期两次主要的战争,下面我们模拟一下桂陵之战的情景。(多媒体显示《战国时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形式图》)公元前354年,魏伐赵,围魏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个个都似乎成为了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指点江山,也成就了课堂的高潮。历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历史故事会、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手抄报、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再现等。但每一堂课活动不宜过多,精心设计,达到活动的目的即可,否则就会脱离主题,违背教学的初衷。

总之,历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对历史的不重视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学历史老师要努力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并找到有效学习历史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历史成绩,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见解、有个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黎玉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232-233.

[2] 熊冰玉,杨海燕.让史料说话—史料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理论,2011(12):306-307.

[3] 马晓牧.历史学习中的细节指导[J].新课程导学,2011(4):55,66.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以人为本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0:33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1:23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