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装饰绘画在儿童创作中的应用

2015-01-12 03:51:20李小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2期

李小波

摘要:装饰绘画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是儿童感受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诸方面的生态式艺术途径,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装饰绘画;儿童创作;表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儿童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里,装饰绘画无论是对儿童人生经验的丰富,还是对其崇高心灵和审美创新精神的构建,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教育,激发儿童的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增强其人文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态度,成为未来具有深刻领悟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一、装饰绘画的属性

生活中装饰绘画随处可见,在不同的领域,结合不同的文化和需要,它能够深层次地表达着人类的情感和理想,触及人的心灵,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

装饰绘画区别于一般的写实性绘画,它是人类对世界审美把握的一种方式,具有简练、纯朴、含蓄、浪漫、夸张等审美特征。首先,就其表现手法而言,它简化了对物象的客观描写,不受物象自然色彩、形象的限制,注重物象的抽象性、象征性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画者写实表现的能力,但它更多的是画者主观情感的表达,是将物象特征的典型性转化为一种语言符号。这种符号有一定的引导性,它使观者产生与物象相关的联想,促成观者的欲望与共鸣。其次,在构图形式上,装饰绘画更多地忽略了物象的常规比例、透视、虚实等绘画法则,将原有物象进行大小不一的组合,形成特殊的、有一定韵律的审美效果,这种美感来自于选择角度的新奇与创造,来自物象结构美的启示,也来自于画者平时的积累、观察及其主观意念上的重新组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装饰绘画的表现材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它可以依据画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表现的方法和表现的效果来任意选择,从而创作出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诚然,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装饰绘画的应用是再好不过了,它对儿童的思维拓展训练、动手能力、情感表达及审美创造能力形成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儿童绘画的特点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和美学家玛克斯·德索所说:“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自我与外界、梦与清醒、现实与幻想、昨日与明日、概念与迹象、思想与感觉。对于受到更大激励的儿童来说,几何图形不光是可见的概念,而且还是外在世界的客体,是神秘力量的象征。成人几乎再也理解不了一对有意义的直线会有怎样惊人的力量。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他所得出的简单轮廓——与一切低于人类的动物形成对照——即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世界。”不难理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表达是不同的。绘画作为儿童情感和个性的一种表达语言,同一物象在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将呈现不同物象形态,它所代表的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个产物。

在艺术领域,大家普遍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年幼的儿童在美术方面常会表现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才能和潜在力量,他们有天赋的平衡感和秩序感,对具有美感的东西充满追求,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和对他人行为方式的不敏感,使他们在探索美术媒介时比青少年或成人更自由,更少约束,他们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完全自由的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心灵的纯真,具有直截了当的思考和欲求。

三、 装饰绘画在儿童绘画中的表现

当然,在儿童绘画过程中,最初使儿童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是绘画本身,而不是色彩。儿童更多注重的是造型,这并不是说那时的儿童不懂得色彩,而是说明儿童所具备的运笔能力占据了核心地位。但色彩是儿童直接表达情感、冲突和困扰的理想媒介,颜色是情感的语言,是儿童情绪生活的性质和强度的表现。儿童以与众不同的方式选择和运用色彩,丰富作品的内涵,但并不太多顾及它们的现实价值,画面倾向装饰效果,而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像现实靠拢。

在观察、研究儿童绘画的过程中,不确定性是一个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儿童绘画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需要有智慧的巧妙处置。这好比生活中用相同的食材和厨具做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烹饪方法各不相同,加工出来的成品味道也会截然不同,这都是由他们的烹调技艺和制作理念不同所导致的。儿童绘画也是如此,在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时,不同的儿童创作出的作品各不相同,对于年龄稍小的儿童来说,甚至会出现忽略创作主题而产生新的作品的现象,比如,原本要求儿童画一台电视机,而最后儿童创作出的作品是一辆车,这是儿童对创作主题在创作过程中装饰性的联想延伸的产物,是他们思维活跃与激情碰撞的结果。

从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绘画不受任何限制,表达方式直截了当,没有添加任何修饰,体现出儿童内心世界的纯洁心灵。就表现主题而言,一根线或者一个符号,在不知道表现对象的前提下,成人是很难读懂和理解的,但它所代表的就是儿童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故事,往往表现得比较自由、简单但又略显豪放。在构图的选择上,儿童绘画表现物象会更大胆,往往忽略物象的客观存在,不受周边事物的影响,任凭自己主观的渲染及天马行空式的激情表达,点、线、面、色彩及肌理等元素的灵活运用和巧妙组合,共同构成了一件作品的艺术之美。在材料的选择上,儿童会根据创作的需要,不断研究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使材料能合适、更准确地表达绘画要表达的语言,这种材料语言不但可以产生创作的最初阶段,也可以围绕于儿童创作的全过程。不同材料的运用与组合,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为儿童多样的创作形式提供了舞台,展现不同的装饰绘画的效果和价值。

总之,儿童绘画的艺术气息需要通过装饰绘画中的造型、色彩、纹饰等要素才能体现出来,有的讲究选材,有的匠心独运,有的结构特别,还有的气势磅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启迪和培养儿童思维发散能力,让儿童不拘泥于事物的局部,开拓思维领域,让儿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以不同的尺度衡量问题,用不同的思路分析问题,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儿童通过有目的的装饰绘画训练,可以体会到思想的妙趣,促使儿童打破思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形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提升其思维的创造性。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