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变、趣”让低段足球课堂掷地有声—观摩孙吉吉平老师足球教学有感

2015-01-11 08:19:20浙江省嘉兴市磻溪教育集团洛东小学陈梅宝
校园足球 2015年4期
关键词:纸球单脚跳动

浙江省嘉兴市磻溪教育集团洛东小学 陈梅宝

“领、变、趣”让低段足球课堂掷地有声—观摩孙吉吉平老师足球教学有感

浙江省嘉兴市磻溪教育集团洛东小学 陈梅宝

作者通过观摩小学名师孙吉吉平老师在水平一《熟悉球性:单脚踩球》的课堂教学发现,孙老师能够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准确设置教学重点,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法,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大家呈现出一场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小学足球课堂教学活动。笔者就孙老师在课堂上集中体现出的“领、变、趣”等教学亮点和特色,深入探讨如何上好小学足球课,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快乐的进行学习、参与活动,让小学足球课堂能够掷地有声。相信通过对孙老师课堂教学特点的分析,年轻的体育教师从中能够得到好的借鉴,逐步积累提高教学能力。

一、领—重点引领

《熟悉球性:单脚踩球》是足球水平一中必学内容之一,根据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科学段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孙老师的课堂教学重、难点明确、清晰,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足球游戏,引领学生在不断变化的足球游戏中体验身体控制球的动作方法,给观摩教师一种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的实效。

通过多种形式的踩球游戏,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游戏中尝试、挑战身体控制球的技术动作,同时发展学生跳跃、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确切的说,孙老师已经把《体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读“薄”了,把《课标》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并能够灵活运用。从准备活动让学生用脚尖与同伴“找朋友”的游戏开始,教师语言提示动作要点,要求学生保持上体平衡;在单脚跳动“和足球做朋友”环节,教师关注教学重点,强调学生对球的控制;在“单脚连续跳”、“瞄准标志人跳”比赛中,教师不断强调动作要点: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不看球,把球控制在身体周围,同时在练习中注重以“足球”为载体,把球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很好的诠释出了课堂教学重点。

二、变—方法多变

孙老师的课堂弱化了对学生技术动作的要求,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身心的整体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童心、童趣的小游戏,让小学生对足球基础技能充满好奇。

(一)“找朋友”和足球打招呼

让参与游戏的学生一边高唱“找朋友”的歌谣,一边通过指定动作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极大地释放学生个性,教学氛围十分热烈,使得原本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1.升级版“找朋友”游戏。在升级版“找朋友”游戏中,让学生尝试用脚来参与游戏,边唱“找朋友”儿歌,边进行单脚跳,参与人员的数量可以灵活掌握(游戏形式见图1-1、图1-2)。

1-1

2.“和足球做朋友”。通过练习形式的改变,让学生体验身体重心的变化。采用单脚站立,另一条腿提起将前脚掌轻轻放在足球上,连续跳跃轻踩足球正上方的形式“和足球做朋友”(游戏形式见图2-1,图2-2)。

1-2

2-1

2-2

(二)“单脚踩球跳”游戏

让学生尝试从单一垂直方向的跳动转变成连续水平方向的跳动,练习方式的转变,使原有枯燥的练习动作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达到了锻炼学生体能的目的,使枯燥的技术动作转化为有趣的体能练习。

1.“单脚左右曲线跳”。单腿支撑,另一脚前脚掌轻踩在足球正上方,连续向左、向右曲线跳动,学生身体、支撑脚、触球脚随之转动,游戏中跳动幅度要大,上体保持正直(游戏形式见图3-1、图3-2)。

3-1

3-2

2.“单脚绕球一圈跳”。在尝试“单脚左右曲线跳”后,变换练习形式,让学生单腿支撑,另一脚前脚掌轻踩在足球正上方,连续跳动一圈,同时身体、支撑脚、触球脚随之转动,眼睛尽量不看足球(游戏形式见图4-1、图4-2、图4-3,图4-4)。

4-1

4-2

4-3

4-4

(三)“瞄准标志人跳”游戏

从无目标的自我练习转变成有目标的“瞄准”练习,练习方式再次变化,使学生充分体验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所获得的成就感。

1.“瞄准标志人”左右换脚跳。“标准人”向左边跑动时,学生左脚掌踩球,要求在连续跳动中控制好足球;当“标准人”向右边跑动,学生随之变换右脚踩球(游戏形式见图5-1、图5-2)。

5-1

5-2

2.“瞄准标志人”单脚跳一圈。“标志人”在指定区域跑动,任意改变跑动路线,如快速向左边跑动,学生迅速左脚前脚掌踩球连续跳动;跑向队伍后面,学生连续跳动转变方向,使脚尖、身体“瞄准标志人”,一段时间后,交换支撑脚练习(游戏形式见图6-1、图6-2、图6-3、图6-4)。

小学生体育课堂要营造“趣味课堂”,练习方法丰富、有趣,在不同游戏中,始终以“足球”为载体,提高学生控制足球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跳跃、移动等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6-1

6-2

6-3

6-4

三、趣—语言风趣

孙老师课堂教学中语言风趣,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中随处可见,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能够很好的突出重、难点,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第一,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有效刺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如升级版“找朋友”游戏中,学生要通过不断相互触碰脚尖的形式与同伴“打招呼”。“能不能保持重心稳定,能不能保持上体平衡?”在“单脚左右曲线跳”和足球玩耍游戏中,“能不能单脚快速向左跳动,保持上体平衡?”,“敢不敢尝试交换脚连续跳动?”如此多的“能不能、敢不敢”,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教师语言机智有效,引导学生按照动作要领练习。例如,在和“足球做朋友”游戏中,模拟小足球的心理感受,“主人,你踩得我好痛,我要逃走了!”,“我的小主人对我很温柔,轻轻地踩着我的‘身体’,很舒服!”让学生联想到与人相处,要“温柔”地对待小足球,用前脚掌轻轻地触碰足球。孙老师能够围绕着本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运用风趣的语言进行快乐的足球教学,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很好的感知重、难点。

四、课后反思

(一)课时目标要准确,力争精细

孙老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准确定位足球单元目标,内容设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快乐的挑战氛围中达成目标。笔者的日常教学容易出现技能目标制定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充分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发展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有些班级“吃不饱”,有些班级“消化不了”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与设计脱节,造成教学结果与预定的目标不吻合,影响课时目标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学习孙老师的课堂,在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把其融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组织方法中,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感知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关注精髓

孙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运动技能与学习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感受教学重点、难点,达到形散而神聚的功效。作为年轻教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略小学生爱玩、爱挑战的心理特点,不敢大胆的“放手”,教学组织缺少多样化,教学中过多纠正错误动作,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不能很好的教授重点、难点。因此,要学习孙老师教学组织方法,做好一名“导演”,导演好这场足球“戏”,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足球游戏教学,让学生在不同游戏组合中,精力充沛地参与课堂,把握好这个“度”,再强调重点、难点,学生更愿意接受。

(三)教师语言要风趣,活波生动

孙老师把握二年级学生喜欢游戏,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更喜欢得到教师的认可,如果教师竖起大拇指,“你表现不错,真棒!”点点头,“练习的不错!”,都成为学生引以为豪的鼓励。在孙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风趣的语言,如,“在连续跳动中,能不能对小足球温柔点?”“你左脚跳得很轻松,右脚可以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得到了认可,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回答“我可以的!”更加快乐地投入到跳跃、平衡性练习中。因此,在日常足球教学中,笔者试图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展教学。例如,“足球喜欢温柔的主人,怎么样触碰它不痛?”提示学生练习中用前脚掌触碰足球。“你能像老师这样,开启独轮车,练习中保持前后车厢距离吗?”,“她的方法很独特,人不动使球围绕自己转动一圈,你们行不行?”这样的提示语,强调了动作要点,语言生动形象,能够有效引导小学生精力充沛地参与课堂练习,也使他们更喜欢足球课堂了。

(四)体育器械要开发,重视实效

考虑到部分学校经费有限,场地不足、足球器械短缺等情况,笔者带领学生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纸球,制作纸球可以采用废旧的报纸、作业本,也可以是胶带。学生在纸球练习过程中,可以轻轻触碰纸球(纸球不圆滑滚动范围不大),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纸球,使学生在熟悉球性的同时,也将不同形式的跳跃、控制身体的平衡的方法融入其中,练习变得丰富、童趣。教学中通过“和纸足球作朋友”,模拟“主人,你把我踩扁了!”唤起了小学生与足球开展各项身体活动,同时爱护各式各样的“纸球”,增强对足球课堂的喜爱。

猜你喜欢
纸球单脚跳动
把球吹到瓶子里
绝活老人的日常训练
金秋(2021年4期)2021-05-27 06:42:38
跳动的音符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48
跳动的声音
“小猴子”摘“水果”
启蒙(3-7岁)(2019年12期)2019-12-30 06:29:30
单脚立
孩子(2019年7期)2019-07-29 05:37:20
咚,咚,咚,心脏在跳动
一张白纸
多彩的纸球
打造稳定跳动的“心脏”
太空探索(2014年3期)2014-07-10 14: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