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的疗效验证

2015-01-10 06:55:00峰郝传传朱正萍孙轩翔范刚启
江苏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南京中医药大学注射法毫针

杨 峰郝传传朱正萍孙轩翔范刚启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6;3.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31;4.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滁州239001;5.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对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的疗效验证

杨 峰1郝传传2朱正萍3孙轩翔4范刚启5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6;3.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31;4.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滁州239001;5.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目的:验证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的疗效。方法:将3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50例,分别予针刺治疗优选方案(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排针法,针刺深1寸,留针6h)、颈2横突注射治疗,以VAS加权值为指标,分别观察并比较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对改善VAS加权值方面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优选方案与颈2横突注射法疗效相当。

颈源性头痛 针刺疗法 优选方案 VAS加权值

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应用正交设计法,对颈源性头痛针刺方案进行初步优选,获得了初步的优选结论[1],并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将优选方案与颈2横突注射法进行疗效比较,以验证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痛专病门诊及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共计300例。根据随机编码表,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男51例,女99例;平均年龄(45.40±11.33);平均病程(2.66±1.78)年;治疗前VAS评分(7.03±0.85)。对照组150例:男60例,女90例;平均年龄(44.97±10.40);平均病程(2.67±1.68)年;治疗前VAS评分(7.00±0.83)。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头痛部位(表1)、治疗前VAS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治疗组、对照组头痛部位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1998年制定的诊断标准[2]。年龄18~60岁。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脑血管、五官科、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颅内、外器质性病变,颈部肿瘤、骨折脱位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针刺治疗优选方案进行相应针刺治疗,即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浅刺平刺透刺,针刺深1寸,排针法。留针6h。具体方法为:患者取正坐位。选1寸毫针,常规消毒,以头痛侧脑空为中心,浅刺平刺透向风池1根毫针,以此为基点,在两旁分别间距1cm处各置2根毫针,共计5根毫针;以脑户为中心,浅刺平刺透向风府1根毫针,以此为基点,在两旁分别间距1cm,各置1根毫针,计3根毫针。此8针连成一排(故名排针刺法)。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颈2横突注射法[3]。注射药物: 2%利多卡因2.5mL,泼尼松龙25mg,胞磷胆碱0.25g,加生理盐水至15mL。注射部位:第2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2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先确认注射部位点,并做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在注射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cm,回抽无血液,注入药液2~3mL,当穿刺针的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射剩余药液,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的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的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每5天治疗1次,视病情治疗2~3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选择韩济生院士推荐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加权值予以评估[4]。VAS加权值可观察疼痛变化的百分比,并可根据疼痛改变的幅度分析临床疗效。VAS加权值=(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

3.2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VAS加权值>75%;显效:VAS加权值50%~75%;有效:VAS加权值25%~50%;无效:VAS加权值<25%。2组均于开始治疗的第3周结束时及3个月后观察疗效。

3.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行χ2检验。

3.4 治疗结果 2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见表2。2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相当。

表2 治疗组、对照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颈2横突注射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既有明确的诊断作用,又是一种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源性头痛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期。但这种方法存有一定的风险,因第2颈椎横突的定位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邻近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处侧开口,进针时易被刺入。在进针时要分段多次回吸,严防将药物误注入椎动脉,操作中应严防将药物误注入蛛网膜下腔。本研究在行颈2横突注射法治疗中,1例于注射中回抽出脑脊液、3例回抽出现血液而中止治疗,1例出现一过性心率、血压下降、呼吸浅表、缓慢等症状,经严密观察30min后自行缓解。说明颈2横突注射法确有一定的风险。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5-7],对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方法中涉及的穴位、针刺方向、角度、深度、毫针数目、留针时间等针刺主要因素,应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了优选。得出的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优选方案(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针深1寸、排针平刺法,留针6h),其治疗特色为:头痛局部针刺;浅刺平刺透刺;针向病灶;多针排针刺法;尽量避免针感;长久留针[1]。近3年在江苏省及安徽省的推广应用表明,治疗组操作方面的可重复性(操作简便、规范、安全、风险很小)、疗效方面的可重复性(疗效确切)均很强。今后拟在此研究结论基础上,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研究,以便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郝传传,朱正萍,孙轩翔,等.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中医杂志,2014,55(6):478

[2] 姜磊,于生元.颈源性头痛.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3):175

[3] 倪家骧,段红光,裴爱珍,等.颈源性疼痛诊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8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5] 郝传传,杭晓娟,范刚启.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研究的建议.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129

[6] Fan GQ,Zhao Y,Fu ZH.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 thedirection,angle and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WJAM,2011,21(1):44

[7] 范刚启,符仲华,曹树平,等.浮针疗法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启示.中国针灸,2005,25(10):733

R681.550.5

A

1672-397X(2015)07-0070-02

杨峰(1989—),男,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头痛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范刚启,主任医师,教授。fanboshiys@126.com

2014-09-22

编辑:华 由 王沁凯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YS2012ZYX415);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4005)。

猜你喜欢
南京中医药大学注射法毫针
城市轨道交通自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柳树天牛为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种子科技(2021年3期)2021-04-01 12:17:03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影响因素探讨
供水技术(2020年6期)2020-03-17 08:18:40
顾一煌教授基于再灌注理念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经验
吉林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2-12 22:07:32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9
流动注射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方法差异性检验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4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