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改进对策
唐琳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宣传手段,其翻译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意义,分析了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译文缺失、选词不当、中式英译、拼音替代、译文互斥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景区公示语英译质量管理、提升景区公示语英译人员水平、明确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的标准、遵循景区公示语英译文化规律等改进对策。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公示语;英译
公示语(public signs)即呈现于公众场合、具有极强语用功能的文字,是面对公众、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应用文体。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公示语英译现象频繁,主要呈现于路标、广告牌、商场、公共场所宣传语及旅游景区简介等,已成为彰显城市人文环境和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标志。对旅游景区来说,公示语英译质量直接决定了国外游客的理解水平和接受幅度,歧义、误解和滥用则会引起诸多不便,从而降低国外游客的满意度。因此,注重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十分必要。多数地区为推动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在开发旅游资源、推广旅游宣传上实施相应的战略措施,公示语英译逐渐纳入了关注的重点[1]。
秦东地区位于陕西省东部,是我国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之称,积淀了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随着陕西省东大门建设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资源日益得到重视并得以不断开发,现已形成集农家乐、果蔬采摘、农场休闲、生态景观、民俗村落、乡土文化、古镇建筑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急需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从实际情况看,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公示语主要涉及游客食宿、游玩、指示、标记、娱乐和购物等方面,是管理部门与游客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公示语英译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2]。
1.1 改善景区人文环境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凸显的人文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形式多样、类别繁多,长期以来,景区的开发效果不佳,管理服务滞后,往往与宣传力度小、资金投入少、重视程度低有关,但主要还是人文环境较差,缺乏吸引力,不能充分展现乡村旅游景区的特色和优势。而在分类规划中于醒目位置标注公示语,能对旅客进行指引和宣传,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需要,同时通过在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景点名称、内容介绍、路标方向、标识语、警示语中叠加英译部分,可以给更多国外游客提供便利条件,不仅提高了景区的服务功能,也间接改善了人文环境。
1.2 传播景区乡土文化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反映了当地的秀丽风光、民俗风情、古代遗址、生态休闲等乡土文化,为凸显乡村旅游文化的内涵,既要通过塑造实物载体表现,也要通过文字标语呈现。详细的景区介绍与引导能使游客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体现秦东地区乡村旅游的历史性、传承性和时代性。公示语英译不仅便利中国游客观赏景区的外在景观,深刻体会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还能通过英译发挥文化宣传和示范效应,让更多国外游客了解秦东地区的乡土文化,弘扬和展现秦东地区的乡土文化,使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与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融为一体。
1.3 扩大景区宣传力度
公示语英译最直接的功能是对旅游景区项目进行翻译,最大化发挥景区的服务功能和作用。适当的公示语英译扩大了宣传辐射范围、提高了对外吸引力,让更多的国外游客前来观光。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公示语英译的表现方式也随之多样化,既可以通过景区实地宣传,又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还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宣传。公示语英译给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拓展了平台和媒介,在促进乡土文化建设和繁荣的过程中为国外游客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了秦东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1.4 塑造景区特色品牌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作为地方旅游发展的支撑,是一个包含不同要素和表现形式的整体。针对目前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独立开发,缺乏合作的现状,需要采取措施将各类不同层次和种类的乡村旅游项目整合,统一公示语英译的标准,提高公示语英译的质量,在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塑造旅游景区的特色品牌,提升秦东地区乡村旅游的形象,使之成为秦东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力争给国外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1.5 实现景区对外交流
鉴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游客旅游过程中的重要性,旅游景区普遍将公示语英译作为与国外游客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准确的公示语英译能在与国外游客良性交流中拉近彼此距离,使秦东地区特色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日益增加,使游客对景区的各项服务、主要标志和背景简介等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降低了国外游客在秦东地区享受乡村旅游的不便,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观光和游览[3]。
因此,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需要尽快提上日程。一是使游客能真正领悟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享受地区特质文化实质;二是能让游客遵守相关的规则,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三是方便游客观光旅游,使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这些都需要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翻译策略和标准,灵活处理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各类别和形式中包含的信息,翻译要及时准确,清晰表现原文意思,实现与游客互动交流的目的。
2.1 译文缺失
公示语英译是文化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忽视文化差异的译文就意味着与游客文化信息互动与沟通的割裂,也容易造成文化信息交流的误解与空缺,使游客不知所云。秦东地区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缺少相应的公示语英译,特别是深刻反映地区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古镇建筑、特定民俗以及农家果蔬园林景区等缺少英译部分,而部分依托自然景观建立的乡村旅游设施也没有提供全面的译文。此外,类似于“游客止步”、“禁止攀登”、“小心坠落”“请勿践踏草坪”等公示语也缺少对应的译文。
2.2 选词不当
秦东地区目前已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中,选词不当的公示语英译大量存在。英语词汇间的汉语内涵或存在细微差别或表现大相径庭,需要在选词方面精挑细酌,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比如诸多景区的历史介绍中都将人口译为“population”,但该词不与复数词搭配,应用“people”较为合适;部分景区的停车场服务区用“refurbish”表达刷卡的意思,但该词不表达插入机器后感应磁条读取信息收停车费的意思,应用“sw ipe”表达较为合适;景区内的“不能乱扔果皮纸屑”以“throw”、“disorder”、“dirty”等词汇表达,不如用“No Littering”直接表现,而“小心路滑”用“be careful of”就不如用“bewareof”。选词不当主要表现为语法错误、单复数不分、词性不当、句式有误、大小写不分以及标点错标等[4]。
2.3 中式英译
公示语英译需要打破中文表达习惯,按英文需要来翻译,若将景区公示语逐字翻译、机械式转换为英文翻译则是中式英译,让人难以理解。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活动中某些带有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民俗风情的旅游项目和设施,由于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的译文,还存在中式翻译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对国外游客公示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古镇建筑的历史典故、乡村自然景区的独特名称、乡村园林的诗词歌赋以及民俗文化的特殊表现等。以司马迁祠的秀芝古桥为例,译为“Xiuzhiold bridge”就是明显的中式英语;再如少华山景区的红崖湖景区、密林谷景区等,译为“hongya lake scenic spot”、“Milin valley scenic spot”也有明显中式英译的味道;某些景区公共场所的公示语标注“累了请在此处休息”译为“you are tired,please have a rest here”,以及不少生态园林译为“yuan”或“park”而没有译为“garden”等。这些逐字逐句的翻译现象说明景区中式英译仍然不少,缺乏导向功效[5]。
2.4 拼音替代
在中英语言表达中,有些外来词被直接翻译使用,而汉语中的部分词汇若直接拼音就无法体现出其本质含义,需要寻找相应的英语与之衔接,才能体现汉语的意思。公示语英译要注意此类表达,如果一味认为拼音能替代英译效果,势必造成麻烦与困惑。类似于景区的道路、名人典故、楼阁亭宇等,直接使用汉语拼音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是允许的,因为其具有典型的中国含义,但有些公示语拼音化则根本无法体现交流沟通目的,对国外游客毫无意义。秦东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中包含不少民俗文化成分,如合阳的处女泉、瀵泉,大荔的沙苑以及戏种秦腔、碗碗腔、迷胡、同州梆子、阿宫腔等,还有华县皮影戏、蒲城乡村社火表演等,如果直接按照汉语拼音来英译,表达出的意思完全不知所云,不易为国外游客所理解,更达不到文化交际的目的[2]。
2.5 译文互斥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当属一个整体,在整合秦东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过程中,同类公示语英译应统一。但调查发现,同一地方不同景区或同一景区内公示语的英译大多存在中英对照不统一的情况,译文互斥现象较严重。部分景区的公示语英译中文表达一样,而英译却不同,如“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在不同的公示语中译法并不一致,有“Please take care of grass”、“grass isgreen,sorry to trample”或“no heart to tread for the grass”等;景区卫生间主要译为“Toilet”和“WC”两种,也有直接用“Male”与“Female”来表达;“游客止步”在不同公示语中分别译为“No Visitors”、“Off LiMits”,前后不一致。景区简介和景点设施中英译也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或直译、或意译、或直接用拼音,这样的英译效果无法有效传递服务信息。
公示语作为特殊的应用文体,通顺、简洁、规范的英译不仅可以减轻语言差异给国外游客造成的理解失真,还能给国外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吸引更多国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鉴于公示语英译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采取措施改进公示语英译质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加强景区公示语英译质量管理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依托地方乡镇、体现地方乡村旅游特色,以此带动秦东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围绕景区公示语英译质量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秦东地区各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质量。根据目前秦东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景区公示语英译可由渭南市政府制定标准、统一规划,并由旅游局具体部署安排,对公示语分类分层次归纳,从秦东地区高校、职业院校或旅游管理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公示语英译管理协会,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进行统一英译和检查,定期修改和校对,严把英译质量关。对各主要景区制定公示语统一标志或标牌,保证准确无误、清晰易懂,避免公示语英译的混乱、模糊和歧义,而对体现秦东地区乡村旅游特色的公示语,缺少与之对应的英译文本,则根据具体文化内涵和功用效应进行英译。政府和旅游局应广泛宣传,鼓励游客监督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不正确或不一致的公示语英译及时发现,并向有关部门反映,确保公示语英译的质量[6]。
3.2 提升景区公示语英译人员水平
秦东地区依托省会西安,有较多的翻译人才,乡村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要重点依靠当地翻译人员,吸收和借鉴其他高校的翻译专家,对有争议和特色的公示语文本斟酌,这需要翻译人员有扎实的翻译功底,在深刻把握中英文化差异基础上,对景区公示语进行英译规范。翻译人员应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尽可能避免译文的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和冗长繁琐。此外,熟知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历史情景和现实状况,了解秦东地区文化底蕴和跨文化意识的翻译人员尤为重要,这也是为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提供准确英译的保证。在此基础上考虑翻译人员对语法、词性和句式的把握,不断提升英译人员水平。
3.3 明确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的标准
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在扩大宣传、吸引国外游客过程中,还要注意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的标准,尽可能使译文简明扼要,便于理解,符合国际体例规范,克服国外游客的交流障碍,真正发挥景区公示语的警示功能、服务功能和导向功能。具体来说,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应符合三方面标准:一是充分体现秦东地区文化和习俗背景,公示语英译要进行大规模对外交流,就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思维和风俗习惯,充分考虑秦东地区的语境进行英译;二是实现各景区公示语英译的统一,秦东地区乡村旅游表现各异,为避免出现混乱和不对等的现象,就要保证景区公示语英译的统一,从本质上体现秦东地区公示语英译的意义、作用和目标;三是符合国际英文交流的需要,公示语英译主要是供国外游客游览观光之需,要在英译过程中体现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对译文精心揣摩,避免中式英语的影响。尤其对于常见公示语,全国任何景区都应统一标准,常见公示语的错误译法和标准译法列入表1,以利各景区对照修正。
表1 公示语英译常见例句错误与标准译法对照表
3.4 遵循景区公示语英译文化规律
景区公示语英译归根结底是文化的沟通,在强调公示语英译质量、明确标准的基础上要遵循公示语英译环节中的文化过渡和转换。英译文本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英译文本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底蕴的载体,一味强调英语语言特点或凸显汉语语言表达都是不科学的公示语英译,是将两种语言割裂的表现。因此,要遵循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文化规律,体现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并结合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自身包含的文化寓意,在符合外国人阅读习惯的同时,深刻反映秦东地区的文化发展规律,既体现中英文化的转换,又体现中英语言的对等,做到表达精湛,发挥公示语英译的有效性。
[1]傅海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2,(12):115-117.
[2] 李永生.秦东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6):214-216.
[3] 崔希芸.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规范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6-117.
[4] 程爱丽.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指导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0-111.
[5]罗建生,许 菊,舒 静.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问题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66-171.
[6]杨峰光.国际化背景下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4-66.
(责任编辑:石 君)
F592
A
1006-060X(2015)04-0151-04
10.16498/j.cnki.hnnykx.2015.04.047
2015-03-13
唐 琳(1981-),女,甘肃金昌市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