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源,鲍宏波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72)
钢铁桥是位于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的一座3跨简支梁桥,桥梁跨越古运河。该桥全长30.8 m,跨径布置为7.15 m+15.5 m+7.15 m;桥梁全宽24 m,桥宽布置为3.15 m人行道+18 m行车道+3.15 m人行道,见图1~图3。
图1 现状钢铁桥立面照片
图2 现状钢铁桥桥面照片
图3 现状钢铁桥桥墩照片
上部结构形式:边跨横向各布置22片钢筋混凝土∏型梁,梁高80 cm;中跨横向布置22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梁高80 cm。下部结构形式:桥台为浆砌片石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墩为实体薄壁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桥墩与东侧桥台设置桥面连续和橡胶支座,西侧桥台设置伸缩缝和聚四氟乙烯支座。人行道设置24 cm×24 cm挑梁,挑梁上架设6 cm人行道盖板。
该桥建造年代为1984年,设计荷载汽-20,挂 -100,人群荷载3.5 kN/m2。
(1)桥面铺装:桥面行车道中心线位置存在纵向裂缝(见图4)。铣刨桥面沥青后,发现板梁铰缝位置存在多条纵向裂缝。
图4 桥面铺装纵向裂缝
(2)伸缩缝: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破损、老化(见图5)。
图5 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破损
(3)人行道:人行道表面有两处塌陷(见图6),多处人行道板混凝土破损露筋(见图7)。
图6 人行道表面塌陷
图7 人行道板混凝土
边跨多块∏梁底板混凝土破损露筋,主筋严重锈蚀(见图8),横隔板混凝土破损露筋(见图9),中跨板梁状况良好。
图8 ∏梁底板混凝土破损露筋
图9 横隔板混凝土破损露筋
(1)桥墩台:桥墩和盖梁多处混凝土破损露筋(见图10、图11)。台帽有两条贯穿竖向裂缝(见图12),桥台台身锈胀露筋(见图13)。
图10 桥墩混凝土破损露筋
图11 盖梁混凝土破损露筋
图12 台帽竖向裂缝
图13 台身锈胀露筋
(2)支座:钢铁桥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经检测,钢铁桥支座主要病害为:局部脱空、剪切变形、支座偏移、下垫板锈蚀、完全脱空等。
该桥的评估等级为D级——不合格状态,应进行中修或大修工程。桥梁病害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结构原因
在左右幅桥断缝处和板梁铰缝位置,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在铺装层顶面出现纵向裂缝。
边跨板梁病害比中跨板梁严重得多,从结构上看,这是因为中跨为预应力结构,结构耐久性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2)施工原因
该桥边跨∏梁施工时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施工质量差造成了钢筋腐蚀,表层混凝土脱离,导致结构过早地破坏。
(3)使用及养护原因
该桥已使用30 a,车辆荷载等级不断提高,超载现象普遍存在,构件材料强度有所降低,再加上养护不及时,主体结构和附属构件已达到使用年限。
本次桥梁病害主要是边跨板梁病害严重、支座普遍损坏、人行道板断裂、伸缩缝破损、桥面系开裂等方面,根据我国相关设计规范[1-4],结合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做以下改建设计。
(1)上部结构改建设计
将钢铁桥边跨板梁全部拆除后,更换为单跨7 m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边跨支座全部更换。保留钢铁桥中跨板梁,中跨支座全部更换。
在两端桥台处各新建一道伸缩缝。
(2)桥面系维修
拆除人行道挑梁、路缘石(保留中跨人行道内侧路缘石)、栏杆,铣刨桥面沥青和混凝土铺装。重新浇筑混凝土铺装,铺装层内配设钢筋网。在左右幅桥断缝处设置桥面连续钢筋。重新铺设沥青铺装层。重新设置栏杆。
(4)下部结构改建设计
对于桥墩、桥台破损露筋、锈胀露筋处,凿除松散混凝土,对钢筋进行除锈、阻锈处理,然后采用环氧砂浆修补,修补面与原构件表面齐平。
对于台帽纵向裂缝,裂缝宽度不小于0.15 mm的裂缝采用压力灌浆法处理(处理流程见图14),裂缝宽度小于0.15 mm的裂缝采用表面封闭涂装法修复(处理流程见图15)。
下部结构墩台承载力经验算满足要求。
图14 压力注浆法工艺主要流程图
图15 混凝土缺陷处理工艺主要流程图
(1)拆除边跨板梁时,应在桥台和桥墩之间设置钢梁,防止桥墩发生失稳。
(2)新建边跨板梁架设时,应对桥台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复核。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老桥、旧桥需要加固改建。通过外观检测发现的病害,需要准确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方能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在加固过程中,针对结构特点,采取必要保护措施,防止对结构产生其他危害。
[1]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S].
[2]JTG/T J23-2008,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S].
[3]GB 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4]CJJ 99-2003,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