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露 许玲玲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226001)
妇产科有许多疾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术后切口疼痛易造成患者烦躁、易怒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而且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也给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恐惧和紧张心理,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妇产科术后护理的重要任务[1]。本文对我院妇产科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探讨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1±5.4)岁,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39±4.8)岁。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常规检测心率、呼吸、血压等情况。
1.2.2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术前宣教:护士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咳嗽方式等,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2)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妇产科手术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患者常担心术后会对其性功能及生育功能造成影响,而产生不安、恐惧等心理,导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手术[2]。(3)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前3天切口疼痛明显,此段时期护理较为重要。护士应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判断其疼痛程度,可采用聊天分散注意力。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温馨舒适可使患者心情愉悦,减轻疼痛。(4)体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在减轻疼痛的同时,使手术切口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3]。(5)镇痛药物护理:护士应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镇痛药种类及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护士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镇痛药,但必须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原则,避免出现患者私自多吃、乱吃药现象。
1.3 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所得的临床效果评定统计学处理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5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术后疼痛是患者对手术创伤过程的一种应激性反应[4],易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导致患者代谢紊乱,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疼痛受情绪、性格和注意力的影响,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影响术后康复。本研究从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及镇痛药物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及紧张心理。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痛阈值,缓解恐惧和紧张心理,显著提高产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爽,黎月洁.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210.
[2]陈巧玉,高亦佳.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6):457 -458.
[3]黄永秋.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1):78 -79.
[4]吕芹,邵彦.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