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雄 刘 俊 瞿晓红 顾坚未 徐 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00)
缺血性心肌病围手术期应用参附注射液临床观察
刘子雄 刘 俊 瞿晓红 顾坚未 徐 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00)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围手术期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患者LVEF提高率为5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72±7.35)d,低于对照组的(28.13±8.40)d(P<0.05);治疗组ICU平均滞留时间为(10.05±3.51)d,少于对照组的平均时间(14.84±4.44)d(P<0.05);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超过48 h的患者在参附治疗组为74.7%,较对照组84.2%明显减少(P<0.05)。手术后3个月,参附治疗组患者中有50.3%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到Ⅰ或Ⅱ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P<0.05);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参附治疗组亦有显著降低 (P<0.05)。结论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围术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参附注射液 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旁路术
由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常见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因心肌长期缺血缺氧所致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的临床阶段,经过冠脉搭桥实现再血管化后,往往心功能改善不明显。本研究目的是评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行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并且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排除心室壁广泛变薄且室壁厚度小于5 mm,术前同位素测定心肌活力明显减低,近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缺血性心肌病并且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Ⅲ~Ⅳ级,手术前左心射血分数(LVEF)≤35%。本研究的本研究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49~71岁,平均63.2岁;其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9例,合并糖尿病13例,既往行PCI治疗者8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期行瓣膜成形术者6例。其中治疗组25例,平均年龄(65.70± 5.35)岁,合并糖尿病28%,慢性阻塞性肺病17.5%,肾功能不全20.0%,心房颤动10.6%,肺动脉高压19.7%;服药情况服用利尿剂71.2%,ACEI/ARB33.6%,Β受体阻滞剂50.4%。对照组24例,平均年龄(63.10±6.40)岁,合并糖尿病25%,慢性阻塞性肺病14.8%,肾功能不全16.7%,心房颤动11.4%,肺动脉高压22.4%;服药情况服用利尿剂68.5%,ACEI/ARB29.8%,β受体阻滞剂47.5%。将上述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予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手术均采用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制剂(华润三九制药有限公司),予5支参附注射液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于静脉滴注给药,术前7 d开始,一直持续至术后7 d。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吸氧、取合适体位、利尿、注意电解质、小剂量使用洋地黄制剂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病死率,ICU滞留时间,总体住院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根据NYHA分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心功能分级比较。超声心动图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以EF提高超过5%以上为有效),以及心功能NYHY分级改善情况。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后个观察指标比较情况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30 d病死率、ICU滞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术后LVEF改善、术后心功能NYHAⅠ或Ⅱ级、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术后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冠心病是临床上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当发展至缺血性心肌病时,有多种因素参与,神经体液的长期过度激活是心衰进行性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即使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恢复了心肌的血液供应之后,预后亦不理想,而且围术期的病死率往往明显高于其他患者[1-2]。传统的围手术期治疗一直是从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着手。而许多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理想。
心衰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除了控制基本病因和危险因素外,既要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又要干预神经内分泌作用,目前提倡心衰综合治疗,其中包括中医药治疗。附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由人参、附子提取物制成,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人参皂苷具有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通过提高心肌组织cAMP/cGMP比值而产生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脉血流,减轻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保护心肌细胞[3-4];附子的主要成分去甲乌头碱有β受体兴奋作用,可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还可兴奋α受体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5-6]。参附注射液正是应用两者的协同作用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急症的效果。药理学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和幅度,以及每搏动心输出量[7]。
近年来参附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相较于心力衰竭的传统西医用药,加用参附注射液,其临床安全性优势明显[8-9]。本研究将参附注射液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围手术期,配合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有较多的提高,并且可以减少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的应用时间。虽然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未见显著差异,但参附治疗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长期滞留ICU病房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还可以降低总体住院治疗的费用。同时,相比对照组而言,参附治疗组中患者术后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也较为明显,患者中有较高比例转变为心功能NYHAⅠ或Ⅱ级,而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
本研究结果证明参附注射液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围手术期治疗短期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该药在临床上用于上述疾病提供了临床依据。但是从长远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如何,是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以及如何从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上优化及个体化,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医学研究。
[1] M.索科洛夫,M.B.麦克尔罗伊,M.D.切特林.临床心脏病学[M].陈灏珠,译.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33.
[2] Ribeiro GA,Costa CE,Lopes MM,et al.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benefits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non-viable myocardium[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6,29:196-201.
[3] 杜亮亮,胡节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症候分型与类洋地黄因子关系的研究现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4):325.
[4] 尹慧.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难治性心衰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67.
[5] 廖志勇,岳锋,田小园,等.参附治疗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8):729-730.
[6] 贺泽龙,袁卫红,邹晓玲.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386-387.
[7] 黄文强,唐荣德,吕渭湘,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85.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9] 贺泽龙,袁卫红,邹晓玲.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386-387.
R542.2
B
1004-745X(2015)03-055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3.072
20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