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环玮 冯文杰 王 品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FENO影响的临床研究
杨环玮 冯文杰 王 品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目的观察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8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肺功能、FENO、血清ESO、IgE变化。结果3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血清ESO、IgE水平、FENO指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治疗轻支气管哮喘急性疗效明确,能够降低FENO水平,控制气道炎症,安全可靠。
支气管哮喘 三子养亲汤加味 平喘方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及炎性介质共同参与引起的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气道炎症[1]。气道炎症是哮喘的标志性特征,其反复发作,造成气道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因此正确评估气道炎症对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2-3]。本研究采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3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4]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哮病”的诊断与辨证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近1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试验前2周未使用支气管扩张剂,2周内未使用过β2受体激动剂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脑、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性疾患者;哺乳妇女及孕产妇;排除精神疾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8.70± 6.20);平均病程(11.60±3.30)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 22例;平均年龄(49.30±5.20);平均病程(11.80± 3.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脱离变应原、持续吸氧、静脉氨茶碱、止咳化痰剂、雾化、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三子养亲汤加味,方药组成:苏子12 g,白芥子12 g,莱菔子12 g,姜半夏15 g,陈皮12 g,当归10 g,葶苈子20 g,僵蚕20 g,地龙20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200 mL,分两次温服。风寒表证加麻黄9 g,荆芥9 g;风热表证加薄荷15 g,黄芩10 g;肺气虚加黄芪20 g,白术12 g;脾气虚加党参10 g,山药15 g;肾气虚明显加山茱萸12 g,杜仲15 g;喘甚者加白果20 g。自制平喘贴穴位贴敷(双侧肾俞、双侧肺俞、双侧定喘),每剂8~12 h,每日更换贴膏,药物组成:白芥子、苏子、炙麻黄、白果、熟地、降香、地龙、僵蚕、全蝎、百部、皂角、桔梗、细辛、荆芥、防风。两组疗程均为7 d。
1.4 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改善标准:采用积分评定症状改善程度,轻度减轻记为1分,明显减轻记为2分,症状消失记为3分,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记为0分。(2)临床疗效判定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大于35%或治疗FEV1(PEF)不小于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6]。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检测指标 (1)参照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SR)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测定指南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6]:嘱患者尽力呼出肺内气体,将口唇包紧过滤器,用力吸气约5 s,然后再以平稳的气流将肺内气体排出,维持10 s左右,约90 s后即可读取FENO数值,检测结果以ppb为单位。(2)检测血清中ESO、IgE含量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喘息、哮鸣音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咳嗽 咯痰 喘息 哮鸣音观察组 治疗前(n = 4 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 . 4 6 ± 0 . 5 9 2 . 2 8 ± 1 . 2 2 2 . 9 6 ± 0 . 4 1 2 . 2 2 ± 0 . 1 8 1 . 9 5 ± 0 . 5 6*△1 . 2 3 ± 0 . 9 4*△2 . 0 2 ± 0 . 2 4*△1 . 6 ± 0 . 1 5*△2 . 5 1 ± 0 . 6 8 2 . 3 0 ± 1 . 3 1 3 . 0 2 ± 0 . 5 4 2 . 2 7 ± 0 . 4 5(n = 4 0)治疗后2 . 2 9 ± 0 . 8 8*2 . 0 4 ± 1 . 3 7*2 . 8 7 ± 0 . 2 6*2 . 0 5 ± 0 . 2 4*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组别 时间F E V1(L) F E V1/ F V C(%) P E F(m L / m i n)观察组 治疗前(n = 4 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 . 5 6 ± 0 . 2 9 5 2 . 7 ± 6 . 2 1 9 0 . 2 4 ± 2 5 . 3 2 2 . 0 4 ± 0 . 4 5*△6 2 . 3 ± 9 . 1 8*△3 5 5 . 0 1 ± 3 9 . 0 1*△1 . 4 7 ± 0 . 2 7 5 1 . 1 ± 7 . 1 1 7 5 . 2 8 ± 5 8 . 0 2(n = 4 0) 治疗后2 . 2 5 ± 0 . 4 5*6 9 . 2 ± 8 . 3*3 9 1 . 0 0 ± 7 6 . 0 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SO、IgE水平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ESO、IgE水平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支气和哮喘患者治疗前后ESO、IgE变化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支气和哮喘患者治疗前后ESO、IgE变化情况比较(±s)
组 别 时间 E S O(× 1 06/ L) I g E(I U / m L)观察组 治疗前 4 7 5 . 1 ± 1 5 0 . 5 4 2 1 . 2 ± 6 9 . 2(n = 4 0) 治疗后 3 1 0 . 6 ± 6 4 . 1*△1 9 0 . 6 ± 3 0 . 6*△对照组 治疗前 4 7 9 . 2 ± 1 5 4 . 1 4 1 0 . 3 ± 7 0 . 5(n = 4 0) 治疗后 3 6 7 . 7 ± 7 2 . 3*2 9 0 . 3 ± 6 0 . 7*
2.5 两组患者FENO水平均比较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对照组(80.21±53.45),观察组(75.14±35.42)]比较,治疗后[对照组(55.34±38.12),观察组(40.09± 20.31)]两组FENO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因此早期治疗及诊治变得十分重要。气道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是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本质和中心环节,因此,评估气道炎症水平成为了诊断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7]。FENO作为一种无创、简单、便捷的诊断气道炎症的手段已逐渐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疗中。研究证实哮喘患者FENO明显高于正常人,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哮喘的诊断依据之一[8]。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或“喘证”范畴,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曰“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元·朱丹溪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注于痰”,从病理方面将哮喘归为痰饮病,可见伏痰成为哮喘发病的“宿根”。“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雍阻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发为哮喘。“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故治疗以豁痰宣肺,降气平喘为主。
三子养亲汤首见于《韩氏医通》,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紫苏子辛、温,归肺脾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白芥子辛、温,豁痰利气,散结消肿;莱菔子辛、甘,降气化痰。在原方基础上加姜半夏,陈皮辛、温,功在理肺燥湿祛痰,葶苈子泻肺蠲饮,僵蚕、地龙解痉平喘,当归活血通络,炙甘草止咳兼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子养亲汤对支气管哮喘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抗组胺、乙酰胆碱,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的作用[9]。目前临床大多将穴位贴敷法应用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本研究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故选取肺腧穴,其为足太阳膀胱之穴位,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故可起到固护卫气,抵御外邪的作用;定喘穴是经外奇穴,于肩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作用。将药物贴敷于肺俞、定喘可达到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之功效。本研究表明,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平喘方穴位贴敷不仅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体征,同时能降低FENO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更好的控制哮喘。
[1] 刘霞,田路稳,邵伯云.舒利迭治疗成人轻、中度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1):15-17.
[2] 武晓兰,唐伟,王聪慧,等.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Eotaxin的表达及其肺功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99-201.
[3] 张静,杨晓蕾,张秋业,等.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07,2(8):511-51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26(3):132-13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6.
[6]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ATS/ERS recommendation for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for the on line and offlion measurement of exhaled lower respiratory nitric ixide and nasal nitric ixide,2005[J].Am J Respir Care Med,2005,171(8):912-930.
[7]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Workshop report,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dated November 2011).[EB/OL]http://www.Ginaasthma.com/ Guideline-item.
[8] Kelei S,Sen V,Yolbas I,et al.FENO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lung[J].Euro Rev Med Ph Rmacol Si,2013,17(22):3078-3082.
[9] 周荣.三三六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J].陕西中医,2009,30(12):1573-1574.
R562.2+5
B
1004-745X(2015)03-051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3.054
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