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李治民的银杏人生

2015-01-04 06:25:45杨秋意李苏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银杏

杨秋意+李苏

月3日,洛阳绿天公司与洛阳下寺村签下千年银杏林战略合作协议,以保护、科研开发银杏产业。这是“银杏王”李治民的又一大手笔,他要整合中国银杏产业链,发布中国银杏产业发展报告,他要对这千年古树进行生态保护的同时,让它造福人类。

现年51岁的李治民是嵩县人,担任着洛阳开天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开天辟地公司)董事长、洛阳绿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杏协会副会长、洛阳市休闲农业协会会长。自1999年创建开天辟地公司以来,李治民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吃苦耐劳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银杏事业,从银杏种植到银杏产品的研发,从银杏文化的挖掘到银杏文化的宣传,从银杏品牌的树立到产品的市场推广,一路走来多少辛酸!如今,开天辟地公司已经是中国首家银杏主题产业做得最好的公司。

专注银杏,十年磨一剑

上世纪90年代,李治民辞去公务员职务投身农业,在孟津县朝阳镇开始了他的艰苦创业之路。

虽然生于农村,但那时的李治民其实没有多少农耕经验,靠的是什么?是对土地玩命的喜欢!是对银杏懵懂的热爱!说到银杏,仿佛冥冥之中他就和这种树有不解之缘,是知己之遇。第一次见到银杏树,他就从银杏小扇子般的叶子上看到了光,那是希望之光,是温暖之光,让心宁静又充满能量。于是,他立下誓言,把银杏作为终生的事业。

从农民那里租来200亩地,凭着一腔热血和东拼西凑借来的几万块钱,拉上家人、亲戚投入到植树的行列。投了钱,种了树,李治民等着要看成片的银杏森林,每天都趴在树上瞅瞅,看何时那嫩绿的精灵会从枝干上冒出头来。春天已经过去大半,种下的银杏树依然是干枯的枝条,因为种植方法不当,他栽植的银杏树全军覆没了!激情满怀的希望变成跌落谷底的失望,李治民蒙了。

痛定思痛,他咬牙把自己的房子卖了,面对各种压力,他坚定一个信念:挑战自我,永不言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200亩的银杏林终于在第二年的春天吐绿纳新。之后的2003年,响应洛阳市委市政府绿化龙门山的号召,李治民带领团队进驻龙门山,第一个冬天就植下30万株的银杏树苗,他要开辟自己银杏事业的新天地。

十几年过去了,李治民先后在龙门山上种下了40万株银杏树,树在渐渐长大,他的事业也在慢慢走向成功。由他主持,相继完成了“富硒银杏茶研制项目”“双黄酮功能性白酒研发项目”“银杏酱研制项目”“银杏扦插技术研究项目”和“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等一大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项目,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也为开天辟地公司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双黄酮功能性白酒工艺研究”通过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并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奖,这项科技创新填补了河南省银杏领域的空白。

在洛阳,圈子里的人都称李治民为“银杏王”。他当真了,也真的立下了“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壮志。李治民很好客,他逢人都在宣扬银杏文化,宣扬银杏健身的功效。“人民健康高于一切”是李治民始终恪守的企业道德准则。他率领着绿天团队通过科学研究分析,打造出了银杏健康饮食产品,再经过研发创新,突出技术优势,在产品品质、口味特色、品牌文化上下功夫,使得我们舌尖上的银杏,融银杏的健康功能、食品的美味以及背后的银杏文化三者为一体,引领着饮食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积极倡导健康饮食理念的同时,李治民和他的公司还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化验室和质量监控系统、完备的市场服务网络、诚信的企业文化。以品质创立品牌,以服务维护品牌,以文化培育品牌,他深信银杏文化对于国人的意义之深,通过健康与养生,一定能把银杏产业做大做强。

人生转机,用情用爱做事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绚丽多彩,而多彩的生命是一个用艰辛和磨难来点燃的过程。李治民在创业的路上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从头再来,最终赢得了掌声与喝彩,也铸就了中国银杏事业的里程碑,让中国银杏无愧于中国原产地的称号。

李治民出生在嵩县县城,兄弟姊妹七个,在机关当干部的父亲从小向其灌输做人道理,母亲则用实际行动影响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李治民较高的人格素养。大学毕业后,他被安排在县检察院工作。不久又调往县委办公室,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名科级干部,算得上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那时的李治民本打算踏踏实实地一直在仕途之路上走下去,可一次南方之行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此后,人生便迈入了另一个轨道。

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县领导指派,李治民带着公检法等部门人员到南方考察。这次考察使李治民的整个人生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内心爆发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信念。在南方,李治民接触到很多企业老板,第一次认识到“想给社会做贡献,不一定非要当公务员”,也从此萌生了自己创办企业的想法。

考察结束后回到县城的李治民面临着不少培养、提拔的机会,但南方之行时内心涌动的那些“不安分”因子让他一直对“干企业”念念不忘。当时的嵩县县委书记曾诚恳地给他说过一句话:“走企业这条路,可能对社会和你个人都有更大的贡献,但你要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去干!”或许正是这种理念的激发,1994年,李治民辞去公职开始下海经商。

回想起那段苦乐交加的日子,李治民给记者讲述了两次让他记忆犹新的生死经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练就了极高的心理素质,使他在以后的商业经营中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处变不惊。“用心做事、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对、做好;但是用生命做事,可以把事情做神圣,用爱做事业,事业就有了灵魂!”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治民情绪激动,却是肺腑之言。他还告诉记者,智商、情商只能保证把事情做好,但是逆商能够让你在被打倒之后重新站起来,且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把事情再次做好。现在很多人、很多企业受到打击之后就消失不见了,这就是逆商指数低的问题。

品味幸福,做大产业造福人类

李治民是幸福的,是感恩的,同时他也是有着巨大抱负和责任心的人。他认为,自己的银杏事业目前还是在起跑线上,加速度是他一直考虑但未曾实施的愿望:“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参与到银杏事业中!”这是一个热爱并愿意为银杏奉献的“银杏人”的真心话,这是一个立志成为“中国银杏第一人”的急切呼唤,这也是一位希望能为生态和社会环境做出贡献的企业家的真挚情感。

银杏代表着健康、长寿、希望、爱情。银杏又称白果,是中国著名干果之一,在宋代就被列入皇家贡品。银杏一身都是宝,叶、花、皮、根、果皆可入药,是药食同源最好的一种植物。其中有效成分天然活性黄酮和内酯等成分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血管,让大脑和心脏获得充足的营养,被誉为血液和血管的保护神。对于改善脑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记忆力衰退等亦有显著的效果。常食银杏,还有“降三高、排百毒、调平衡、抗衰老”的神奇功效。

银杏单株寿命6000年,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小熊猫”“北方的菩提树”,更是人们心中的神树,它不光有自然界赋予的生命,更有一种内在的灵性。李治民告诉记者,1平方米的银杏覆盖面积一年可以吸收2500克的二氧化碳,具有极强的吸碳吐氧能力。除此之外,还具有驱蚊虫的功能。李治民抓住银杏的这些特点,特地建立了一个理疗园,以提供给那些压力大的人一个舒缓情绪的地方。了解银杏这两种其他植物并不具备的功能之后,李治民对银杏的感情日益加深,还基于银杏排百毒和清血管的药用价值,开发了“银杏金樽酒”。

原本荒芜的龙门山,如今已经被绿色的银杏树覆盖;原本无人的山坡如今到处都是“银杏人”的身影。当初上山时,李治民希望自己能做到“植一片绿洲,造田园仙境,促一方经济,富万千民众”。今天,进入他创办的银杏仙庄,你会看到老老少少的游客在庄园里游玩歇息,如果饿了,有“银杏烤全羊”可以解馋,温泉、别墅更能提供给你美的享受。

作为全国银杏产业的带头人,李治民认为自己有这种使命和责任,将原本一直处于低层次开发的银杏产业链条拉伸、扩展,使全国“银杏人”都富起来。为此,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银杏成为一种有灵魂、有生命的东西。作为全国银杏协会副会长,李治民还想把银杏产业做到社会、经济、生态三统一的境地。未来,李治民将从高度和角度两方面拉伸银杏产业链条,最终让中国的银杏产业领先世界水平。而对于自己,他将“做国内真正银杏人”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说此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健康银杏事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银杏为人类健康发挥出超能量,让亿万年来坚守地球而不灭绝的银杏真正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李治民怀着大责任和大智慧,以“民族健康”为使命,誓做中国银杏健康饮食的先行者。洛阳绿天公司引领银杏产业风向,率先提出了银杏餐饮行业新理念:银杏健康餐饮要普及化,大众健康,才真正健康。公司研制的银杏茶、银杏酱、银杏醋、银杏枕、银杏面、银杏果,因着健康与文化的理念深受人们的喜爱。李治民的好时代来了,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农业,人们对健康对食品安全关注的当下,银杏作为“国树”的神奇养生功效也将在李治民的聪明智慧的开发下得到更快的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在逆境中挺过来的豫西汉子的幸福。

猜你喜欢
银杏
活化石——银杏
银杏玫瑰花束
银杏
银杏下的故乡
银杏出国有故事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4
银杏大道随想曲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29:59
论银杏的栽植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6
银杏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4
银杏女孩
童话世界(2016年8期)2016-06-02 09:21:13
秋日的古银杏公园
小主人报(2016年5期)2016-02-28 20: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