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意
月3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会,围绕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问询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畜牧业大省,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畜产品质量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河南省畜牧局局长宋虎振在回答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问询时说:“我省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已连续4年均未检出,对生鲜肉‘瘦肉精的监测合格率连续3年均在99.8%以上,可以说目前我省生鲜乳、生鲜肉的质量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是什么让这位畜牧局局长如此底气十足?
12月16~19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玉德率领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组成的调研组对郑州、南阳、驻马店三市畜牧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实地考察河南省畜牧产业化集群,深入养殖场、屠宰车间、农民合作社,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亲身感受。
重质量 让安全体系追溯到源头
河南是全国第一家成立动物检疫监控电子出证追溯体系的省份,在宋虎振的办公室,他可以随时调出每个地方的猪调到哪里,谁检疫、免疫的、甚至上了哪辆车都有纪录。率先在全国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目前从省市到县乡有执法人员9700人,是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实行专人专号、分权限管理,严格规定,不留死角,坚决杜绝病死猪流入市场。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困扰养殖户多年的问题,在牧原无害化处理中心,技术人员指着一座高温设备自豪地说:这是一种国内最先进、处理最彻底,残值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技术,能彻底杜绝传染源、生产过程无异味、无污染且资源能充分利用的技术。干法高温化制无害化处理技术生产出来的水是清的,可直接排放,猪油是黄白色,无臭味,可作为工业原料直接加工生物柴油;肉骨渣干燥无异味,可长期存放,做专用肥原料。把每吨病死猪生产约230公斤的肉骨渣作为有机肥的原料,按照比例加入猪粪发酵后经加工做成有机肥;每吨病死猪可生产约100公斤的油,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内乡县人民政府针对无害化处理厂全部免税费,对于购置、贮存、收集的冷库与冰柜,县级财政补贴50%。对每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的80元予以分解,养殖环节对农户病死1头猪补贴40元,对无害化处理中心补贴25元,运输费用15元。
宋虎振说得头头是道,但老百姓不相信能补贴到位,怎么办?内乡县又通过畜牧保险联动,保险理赔无害化处理相结合,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病死猪发生后,养殖户同时向县保险部门和当地畜牧部门执法中队申报,由畜牧部门的执法大队与保险公司共同到场联合勘验,入保猪的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勘验与保险理赔勘验同时进行,只有病死猪交接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收集车中,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与保险理赔才可发放。
这种“畜牧与保险联动”新模式的建立,在服务内乡生猪产业的基础上,使内乡真正实现了畜牧工作与保险的双赢,极大地撬动了保险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
高成效 看农牧结合生态循环链
在牧原生猪产业化集群的有机蔬菜大棚,参观人员随手采摘下来鲜嫩的黄瓜,咬上一口,小时候记忆中黄瓜的味道顿时就在空中四溢,众人齐口同声说:真好吃。再看脚下的黑色管道,随行的大棚管理人员说这是上游发酵猪粪产生的沼液来浇菜地,整个蔬菜大棚不上化肥、农药,全部使用有机肥,目前这种有机黄瓜市场上能卖到6元钱一斤,很受欢迎。
牧原生猪产业化集群是2013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的一级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核心龙头企业牧原公司是集约化养猪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今年成功上市,集群2014年预计实现产值65亿元以上,牧原公司拥有集科研、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完善农业产业链,实现了种养有机结合。养殖中产生的猪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经固液分离后,固体用于生产有机肥,用于种植瓜果、蔬菜和茶叶;液体厌氧发酵后,储存起来在干旱季节用于农田施肥,既节约了水肥,又可有效缓解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问题。
同样,位于泌阳县的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夏南牛养殖、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能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型、精深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恒都两万头养牛场,众多的西门塔尔花牛密密地集中养殖在连成片的养牛场里,参观人员感到一种震撼,并没有觉得臭味熏天,原来,在设计“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的同时,对粪尿集中机械清理,添加适宜菌种进行生物发酵,将牛粪制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牛场粪污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变害为利、除害增效,形成了“养殖→粪污→有机肥→优质农产品”的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采取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这里已建立起“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良性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秸秆资源,形成“粮→草→牛→粪→田”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进农牧互促和可持续发展。
大布局 谋中原肉食价格话语权
在河南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瑞亚牧业有限公司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调研组对中牟奶牛产业化集群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瑞亚牧业展示厅,通过视频监控等查看了该基地奶牛养殖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看着奶牛挤奶的封闭系统,听着技术人员的介绍,黄河滩奶牛产业带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对河南畜牧的质疑也在减退,难怪宋虎振局长敢于说河南的生鲜乳是安全的,请大家放心饮用。
在河南龙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的屠宰线前,宋虎振指着被剥皮精心分割的精品猪肉说:“这是省畜牧局牵线搭桥引进的山东最大屠宰厂,龙大与牧原合作,强强联合,加工出来的精品猪肉都出口到国外去。”
2013年年底,河南省畜牧业产值达248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如今南阳科尔沁、驻马店恒都、焦作伊赛、开封皓月等肉牛优势产区,襄城雏鹰、内乡牧原、尉氏雏鹰、长葛众品等生猪优势产区,鹤壁大用、滑县永达、信阳华英、固始三高等家禽优势产区,郑州花花牛、济源伊利、焦作蒙牛等奶业优势产区。集群式发展使河南省畜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备受国内外关注,产业外向度显著提高。一方面,美国福喜、法国科普利信、正大集团、上海光明、重庆恒都、内蒙古伊利、蒙牛、科尔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中原市场,落户河南,积极投入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另一方面,河南畜牧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如双汇集团兼并史密斯菲尔德集团,成为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周口大用肉鸡产业化集群与美国福喜集团、新大生猪产业化集群与法国科普利信公司等也开展了深度合作。对外合作的深化直接带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加,2013年河南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68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32.5%,其中畜产品出口额8.02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7.9%,使越来越多的河南畜产品被摆上“世界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