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民币被国外居民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也不断增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汇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用ARIMV模型对汇率进行了预测,得出人民币未来继续升值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境况和德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处的境况非常相似,所以借鉴德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改革的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保持汇率水平的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ARIMA模型;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1997年《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人民币国际化跨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今年2014年10月15日,英国正式发行30亿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地推进。从2005年汇改到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升值32.22%。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人们持有人民币的信心,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可能就会出现人民币币值超调的可能,这时人民币贬值预期就会出现,导致人民币贬值或波动,使人民币的国际化受挫。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汇率问题就成了关注点,通过分析并预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采取恰当的汇率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措施,可以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保障。
二、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那么国际化货币就是指在国际结算或全球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部分或全部职能的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或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能够跨越国界,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接受和认可,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国外居民持有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或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作为其所持有的以不同货币计价的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国外居民根据不同货币计价资产的收益率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从而导致不同货币计价资产的需求发生变化。当人民币升值或预期人民币升值时,持有人民币或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收益会增加,国外居民就会增加对人民币或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持有,这就会导致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反之,如果人民币贬值或预期人民币贬值,持有人民币或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收益会减小,境外居民就会减少对人民币或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持有,导致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减少,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的,如果人民币国际化顺利,意味着人民币被更广泛地接受,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在人民币供给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将升值;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受挫,国外居民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就会下降,对人民币的需求就会减少,在人民币供给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将下跌。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走势分析及其预测
(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图1是1994—2013年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走势图。由图1可以看出,1994—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小幅上升,由1994年的100美元对861.81元人民币上升到1997年的100美元对828.98元人民币;1997—2005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币采取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一条水平线;2005年我国进行汇改,从2005年至今,虽然汇率水平一直不断波动,但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的趋势。2005—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升值32.22%((819.17-619.56)/619.56=0.3222),与1994年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升值的幅度高达39.11%((861.87-619.56)/619.56=0.3911)。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没有考虑到两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名义汇率,不能真实反映两国的汇率水平。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由图2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低于实际汇率这表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未来有升值的趋势,但同时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即随着人民币的逐渐升值,升值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币值趋于稳定。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
1.预测方法的选择
1970年,Box和Jenkins提出了以随机理论为基础的ARIMA模型,该模型借助时间序列的随机性来描述平稳序列的相关性,并由此对时间序列的变化进行建模和预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可以通过时间序列的过去值预测其未来走势,经验证该模型适合各种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是一种精确度很高的短期预测方法,所以选择用该模型对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进行拟合和预测。
数据选取2000年1月到2014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数据序列记为ER,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记为ER1。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
由图3可以看出,ER1F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慢慢趋近零,表明ER序列曲线是不断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达到稳定状态,即通过预测人民币在未来是升值的,但升值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趋于稳定。该预测结果与通过考虑两国的通货膨胀因素后计算出来的实际汇率水平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改革的德国经验
德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解决现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下,德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工资水平也快速增长,面临着德国马克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迅速与美元脱钩,采取浮动的汇率制度,并在政府的主导下采取主动渐进的方式进行升值,同时国内的货币政策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对广场协议采取消极的态度,最后成功做到了在进行汇率体制改革的同时保持了国内物价的稳定。总之,德国马克之所以能迅速实现国际化,与德国政府采取的保持国内物价稳定以及灵活的汇率政策有重要的关系。
同样,对于我国来说,实现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的波动是顺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要借鉴德国马克的经验,在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增强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弹性,形成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
五、政策建议
1.加快推进我国汇率体制改革
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一国能够选择与本国国际化相适应的汇率制度,则可以有效地推进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虽然能够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干预,导致我国目前的汇率水平并没有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然而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求该国货币的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维持购买力平价水平,这样该国货币才能被国际上接受和认可。我国目前的汇率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改革空间仍然很大,距离市场化的汇率还有很大的距离。
2.增强外汇市场建设
在以后的外汇市场建设中,一方面要扩大外汇的交易主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更多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市场,扩大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同时尽量减少货币当局的干预,使各银行机构真正成为外汇市场的主体,让汇率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另一方面,要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目前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很少,只有美元、日元和港元等,与伦敦和纽约等国际外汇市场相差甚远。此外,也要注重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多种交易方式,增加规避风险的工具可以刺激各交易主体进行交易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市场的活跃程度。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一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更多的接受和使用,人民币币值将会持续升高,这会使出口商的利润减少,比如原来出口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100美元可以兑换成800元人民币,现在却只能兑换成600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商为了能够维持继续生产,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这必然会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就会造成失业,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必须增强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竞争力和附加值较低,为了和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必须进行创新和研发,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要改革依靠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更多的依靠国内消费刺激经济的增长,同时要改革收入分配方式,增加人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4.加强货币市场建设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缓冲器,加强货币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对短期套利资本的流动进行缓冲,减少由于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动导致的汇率风险。因此在今后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过程中要加强货币市场的建设,降低货币市场的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和加强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我们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廖康博.德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J].中国市场,2011(35).
[2]熊园.人民币国际化的德国经验[J].金融博览,2014(08).
[3]张文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问题研究[J].金融视线,2014(03).
[4]韩骏,朱淑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汇率制度改革[J].人文杂志,2014(04).
[5]苏亮瑜.人民币国际化且行且珍惜[N].证券时报,2014-10-24(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