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10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余红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10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生产力,才能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与整个经济活动有着直接联系,对于事业单位的各种财务活动起着重要积极作用。现就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确保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促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确保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就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采取相应有效策略,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力度。
(一)意识不够强,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没有充分的认识,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内部控制很多情况下处于空置状态。另外,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较薄弱,专业性和专业素质不高,只重视记账,不重视管理,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等,都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带来很多困难,导致各种资产安全问题。
(二)方法不对,考核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导致事前预算不完整,方法不对,致使预算执行不到位,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考核制度的不健全,无法带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经费支出没有严格的审核程序,使得财务人员不会花过多的精力去实际考察各个部门的资金是否按照预算进行实施,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失控,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执行力度不强,实施效果差
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导致执行力度不强,固定资产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导致单位家底“不清”。财务部门没有严格实行员工考核,财务工作人员在报销环节,对事前、事中、事后中说明材料审核不严格,甚至在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时,没有实际的收据、发票等,随意花费和开销,最终导致资金无故外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具体的监督责任人,使得各部门工作人员对资金的运用出现严重不科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监督不到位,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明确,致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出现严重不到位问题,部分员工出现懒散、徇私舞弊的情况。并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非常分散,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造成一定影响。
(一)提高认识,树立风险意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整体的意识和素质修养;对财务人员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财务预算水平,对各个部门的财务进行系统的管理,合理分配资金,达到收支平衡。
(二)合理设置业务流程,运用科学方法,健全考核制度
使用正确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法,合理设置业务流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预算,以合理分配资金,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最有效利用。在预算范围购置固定资产,申购人提出书面申请、部门审核真实性、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必要性、领导按权限根据前面的审核结果进行审批。资产的使用人和放置地点要明确。事后,应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盘点,账实相符。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流程、权限审批,不能随意处置。另外,财务部门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引起他们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在实际活动中,更好的对其他部门的资金流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断加强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沟通,强化内部管理,科学运用资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不断加强沟通,财务部门要对各个部门资金的流动做出明确的预算规定,有效分配资金,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科学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和控制,督促财务部门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严禁任何人员对其进行更改,树立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管理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风险。要加强领导阶层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单位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四)以信息化管理为契机,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各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运用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等为基本手段,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以信息化管理为契机,将本单位固定资产纳入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内部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资产的购建、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内部管理流程,规范资产使用行为,对本单位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改革已经在循序渐进的贯彻落实中,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模式必须不断更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预算管理方法,增强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有效性,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才能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最终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蒸蒸日上。
[1] 岳永慧.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3)∶126.
[2] 李 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1-22.
[3] 霍叶青.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6+50.
[4] 周海滨.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01.
[5] 李苗苗,尹伟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效途径探讨[J].交通财会,2015(1)∶43-45.
[责任编辑:庞 林]
F275
A
1005-913X(2015)06-0231-01
2015-04-15
余 红(1970-),广州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