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亢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13017)
例谈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四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为例
钱亢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13017)
毛振明教授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是体现某种教育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由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模式选择的合理性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厘清各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侧重点,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对教学模式的主流分类
国内外对体育教学模式有多种分类方法,本文主要参考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和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和选用策略研究》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作为研究体育教学模式选择依据(见表1)。
(二)相关教学模式的概念
1.第Ⅰ大类“运动技能教学类模式”:也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是以系统教学理论为基础,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模式。
2.第Ⅱ大类“心理发展类模式”:以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预设情景、提出问题等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从而获得快乐、愉悦、成功等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类教学模式分个体发展类和社会适应能力类,前者注重发展智力、情感和个性发展,后者强调与人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第Ⅲ大类体能训练类模式:以发展学生体质和体能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整课教学时一般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课课练”、体能专项练习中运用较多,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布置练习任务—反复练习—完成任务”。
表1 体育教学模式分类
表2 跳高单元各课时教学模式选择建议
本文以四年级跨越式跳高为例,从同一个单元不同课时的模式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模式选择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教学模式选择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提供多元选择的依据。
(一)同一个单元不同课时的模式选择
虽然跳高的技能要求较高,但在不同课时里,还是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四年级跨越式跳高分六个课时(见表2),针对教学重难点,提出教学模式选择的建议。
(二)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模式选择
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使课堂展现不同的教学特征,在选择教学模式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本文以跳高第四课时“助跑三五步,跳过一定高度的横杆”为例,通过分析5种常用教学模式,梳理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设计重点(见表3),为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提供参考。
表3 例析五种常见教学模式的运用
(三)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教学模式选择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跳高第四课时“助跑三五步,跳过一定高度的横杆”为例,主教学模式为情景式(见表4),在不同的环节选择其他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表4 例析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教学模式选择
显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运动项目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而某些项目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是不适合选择发现式、探究式等模式的,如体操、游泳等。本文所说的“多元选择”并不代表每个项目都要多种模式的同时选择,这个需要辩证认识。“教无定法”,只有适合教学条件、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式就是好的模式,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终要求,我们应该共同为之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