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娟
(福建省光泽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福建南平354100)
财政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探究
○郭晓娟
(福建省光泽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福建南平354100)
财政集中支付是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财政集中支付背景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集中支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1、资金结算环节过多,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造成不便
在财政集中支付之前,事业单位可以直接同商品、劳务提供者进行资金结算,整个交易活动没有过多的环节,资金流动和结算效率较高。实行财政集中支付以后,先要由事业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然后报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核后下达支付指令,通过代理银行将财政资金支付给相关商品、劳务提供者,完成整个资金结算活动。可以看出,相较于资金直接结算,财政集中支付结算环节更多,冗长的结算环节增加了出错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结算流程出现故障,如预算单位填报错误、财政部门审核出现失误、代理银行结算系统出现故障等,这些都会给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资金结算环节冗长也带来了资金结算效率的低下,每一个环节的迟延使得整个流程显著加长,这对于某些时效性较强的项目和某些地处偏远的事业单位而言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在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批复前,部分项目支出也无法执行财政集中支付,而到后期又容易引发资金结余导致的“突击花钱”现象,以上种种都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造成了不便。
2、财务监督强化力度不够,事业单位仍“寻机”躲避监管
在财政集中支付之前,财政资金收付使用的是多重账户分散管理的方式,这种资金管理方式存在透明度低、监管性差、反馈迟缓、效率不高的问题,挪用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财政部在2001年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目的就在于通过“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实施以来,确有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财政监督效果。如财政部门会计对预算单位业务缺乏足够了解,一些事业单位藉此虚列开支;又如国库集中支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斩断预算单位和商品、劳务提供者之间的资金联系,引入国库(含代理银行)这个第三方,以规避直接交易可能带来的腐败风险,但仍有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通过将预算资金打入自己账户,或者采取“先报账后花钱”等方式绕开监管,使得财政资金脱离监控视线。同时,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用款情况了解不够,和事业单位的支付信息之间缺乏必要的对账流程,而且对账数据的质量也缺乏可靠性,工作人员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过于追求直接支付比例,助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依赖性
财政集中支付按照支付方式可以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前者是由财政部门依据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开具支付指令,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后者则是预算单位依据财政部门的授权指令,根据核定的用款计划,自行签发支付指令,将财政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可以看出,两者的支付主体不一致,而前者则参与到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全部环节,这也是当前各级财政部门努力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的初衷。然而,在执行中却演变成通过指标考核来倒逼直接支付比例提高,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些单位的直接支付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忽视了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在直接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也形成了一种财政部门会最终把关的依赖心理,丧失了主动加强和提高自身预算管理水平的动力,也加重了财政部门的工作压力,而这无疑是同财政集中支付初衷相违背的。
4、培训教育不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没有及时适应
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财务流程也随之发生调整,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对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还没有及时跟上形势变化,对集中支付电子系统不熟练、对集中支付报账流程不熟悉,尤其是由于增加了财政审批和银行代理结算等中间环节后,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的不熟可能会拖延单位预算管理和执行的效率,影响单位正常的资金使用。与此同时,在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不少财务人员认为最终有财政部门审核把关,放松了对票据的审核和把握,也放松了对自我能力的要求,疏于学习,知识陈旧、脱节,对相关会计政策和制度缺乏了解,会计核算能力不高,不能及时适应新变化下的工作需求。此外,事业单位领导的不重视,也使得对财务人员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没有针对财务人员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制约了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1、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增速、提效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基本职能部门,其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发展水平,也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首先,应完善会计制度建设,建立起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的前提是会计核算标准化、规范化,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会计制度的整理和规范工作,从会计科目、集中支付流程、相关政策要求等方面予以明细化和规范化。事业单位也要据此建立起健全的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以确保能同财政部门实现对接。其次,应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共享平台。财政部门应当以“金财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前财政集中支付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求,构建出安全可靠、实用便捷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府采购、财政集中支付、财务核算等功能整合,规范流程、提高效率,并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实时监控,事业单位也能藉此实现对资金活动的信息采集和对比分析,便于预算执行和管理。再次,要加强对代理银行的监管,通过建立资格审核、综合考评、业务监管、退出机制等来完善对代理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以规避代理银行引发的财政资金管理风险。最后,财政部门、代理银行和事业单位之间要建立起密切的沟通机制,并制定出有效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
2、完善财政集中支付的配套改革,扎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篱笆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单位预算由财政部门审核,不少事业单位明显感觉用钱不再如以前那般“随意”了,而这也是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初衷所在。为提高支付结算效率,避免因为审核不过关而影响预算管理等,事业单位首要的就是做好自身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事业单位要加强自身财务调研和数据搜集,按照“二上二下”的原则科学编制预算,不瞒报、不漏报,提高预算的真实性和可执行性;也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票据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相关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审批体系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完善采购管理,扩大支付对象范围和采购定点供应商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公务卡的使用。通过扩大政府采购和公务卡使用来减少现金交易及由此可能存在的贪腐空间。财政部门也要建立起国库动态监控机制,并加强对事业单位及财务人员账户的动态监控,实时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过程,严防事业单位利用私人账户进行资金转移,造成资金脱离监管视线。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和金额消耗大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也有利于增强我国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3、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有机结合,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较于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赋予了事业单位更大的资金管理权限,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在某些场合下的需要,如一些小额支付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直接支付等。而且,财政授权支付也能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用再频频往财政部门跑,通过授权网银支付方式就能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给最终收款人。与此同时,实施财政授权支付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成为支付体系的主体,有利于提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当然,在推进授权支付的过程中,要注意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范围。要加强调研,本着实用、方便和利于监督的原则确定授权支付范围。二是控制授权支付的额度,强化现金支付监管。限定授权支付额度和现金提取额度,事业单位也要建立现金支付备查明细账,加强现金支付监管。三是要加强监管。健全财政、事业单位和代理银行的对账制度,定期进行账实核对;代理银行也要加强支付监管,按证支付。此外,要加强授权支付信息系统建设,做好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
4、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培育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首先,要规范会计机构设置,加强会计人员资格管理。对财务部门负责人和相应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资格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按照不相容控制原则科学设置会计机构岗位,并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的独立性。事业单位负责人自身也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强化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其次,要加快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预算管理队伍水平。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当地财政部门制订的会计人员培训计划,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和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计划,特别是加强对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业务流程、会计核算、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地方财政部门也应当积极举办相关讲座、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最后,要完善财务人员的激励管理,建立起健全的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从履职尽责、业务学习、职业道德等多个维度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财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建立起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队伍合理、有序、稳定流动。
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财政集中支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财政集中支付实施作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自身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应该强化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以及信息化建设,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集中支付的管理成效。用扎实有效的财务管理推动自身更好地为国家、人民和社会服务,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王颖怡:试论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3).
[2]赵光明:如何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
[3]白莉娜:如何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9).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