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建筑工程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现阶段建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这就要求引进新技术,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质量,从而使建筑工程行业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策略
建筑行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工程质量管理有了更多的要求。文章主要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不足之处,进行新技术推广策略的探析。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分类及推广对象
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分类。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主要分产品类以及技术类。产品类新技术主要表现在对功能与品质的展示方面,如通过广告宣传、交易会、展览会以及教用户使用等许多方式。现今社会,新技术产品推广很大程度上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进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类方面,在对技术成果推广时,一定要把握关键部分,将技术成果的使用效果及好处展示给客户,从而使客户接受并应用,同时也可通过对新技术的试验,增强客户对技术的信心。但是新技术在应用于建筑产业方面时,投资高、周期长,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所以新技术实施前必须做好前期的规划准备工作。
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对象。主要为建筑企业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新技术的推广成果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推广对象,如对技术含量高、回收效益周期长的技术推广一定要选择大、中型企业,因为小型建筑公司实力不足,很难将新技术进行有效的推广,一般针对小型建筑企业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技术门槛较低的技术成果[1]。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薄弱。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较为落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很大,质量管理的薄弱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下滑。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将施工人员技术问题作为质量保证的重点,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2 缺乏质量管理团队。大多的建筑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并没有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忽视对管理团队的培养。打造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投资较大,很多建筑公司不愿意浪费资金。专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团队既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3 施工单位能力偏低。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鱼龙混杂。很多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并没有完全按照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规范进行项目建设,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不佳。另外很多施工人员的技术也没有达到施工标准,监理部门的人员不到位履职[2]。
2.4 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差。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起步较晚,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外的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早已形成。尽管建筑工程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但在质量管理方面并没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使建筑工程质量无法提高,最终导致与国际水平相差越来越大。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系统不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研究、推广以及建筑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被称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的系统,具体可解释为技术研发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研究,由推广部门向建筑企业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最终由施工单位进行实践。在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中,研究、推广、建筑企业三者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协作关系,技术研发部门与推广部门的机构设置都有自己的体系,导致职能相互分离。从影响因素看,新技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信息渠道的狭窄,使新技术不能及时地传递到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降低了时效性与经济效应。同时建筑企业在质量管理新技术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作出信息反馈,导致研发机构不了解技术需求量,出现了新技术供需脱节的现象。
3.2 没有充分发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应不断追求新技术,因为与其本身经济利益相关,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大部分仍以行政干预为主。政府对质量管理新技术的干预使新技术推广工作更为困难,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都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建设单位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主体地位,打击了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推广工作很难进行。
3.3 新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体系不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组织一般指科技企业或经营性的组织,如技术中介、建筑专业技术协会等,是现今社会新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部分。但是推广服务组织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发展缓慢、新技术成果应用力度不强、技术交易渠道过于狭窄、技术交易场所数量较少等,使新技术的需求者与供给者沟通交流不便[3]。
3.4 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受自身文化程度影响,对于新技术认识停留在投资大、周期长、回报少的阶段,缺乏长远的眼光。另外,我国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的主力军多为农民工,教育水平不高,又忙于生计,对新技术接纳的能力低。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3.5 市场信息系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发达国家在技术管理方面已基本实现网络化与规模化,而国内在信息系统方面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咨询、实用信息服务等领域,重视力度不够。同时,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机构方面也缺少相关的规定,对推广机构的性质、责任、权利、收费标准、技术成果转让、质量标准等很多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4]。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的策略
4.1 建立健全新技术推广机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并非只针对建设单位,现阶段,只有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建筑企业等的合作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科研机构的工作,培养技术人才,才可以有效的帮助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及应用,同时降低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成本,防治出现技术供需脱节的现象。
4.2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政府需要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适当的帮助,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不能忽视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尤其在可控性强、回报周期短、见效速度快等方面的新技术,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以其自身的调节方式进行技术推广,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必须相结合。
4.3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施工人员仍以农民工为主,他们对新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新技术在实践中的效果。因此必须将完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作为新技术推广的重点。适时的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注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加快新技术在实现经济效益方面的速度。
4.4 优化新技术的推广模式。传统单一的技术推广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必须对不同性质的新技术采用不同的推广模式。如以科研工作者及建筑单位为主体的推广模式,科研机构属于生产者,而建筑企业是使用者,科研机构解决技术中的问题,建筑企业为科研提供经费等,实现二者共赢的效果。协会推广模式、展会模式、以咨询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推广模式也较常见。所以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新技术的推广模式[5]。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力。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郭伟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策略研究[J].中华民居,2014,6(16):15-17.
[2]陈刚.关于推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思考[J].研究与总论,2014,12(3):6-9.
[3]夏江旭.建筑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22):11-14.
[4]魏晓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现代商业,2011,9(21):7-9.
[5]文英兰.关于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5(1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