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域污染的综合治理

2015-01-01 00:00:00徐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4期

摘 要:文章以城市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流域污染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成功治理流域污染的经验,从不同方面总结出了治理城市流域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流域;综合治理;河流污染;可持续发展

引言

目前,国内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城市流域普遍遭到污染,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但流域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截流管网建设滞后,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导致城市水源水质下降,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危害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城市流域污染治理不容忽视。

1 城市流域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程度不断加剧,尤其是城市流域污染问题伴随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着手研究水污染的防治,从水环境容量、水体功能区划和水污染控制方法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199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流域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随后全面开展了淮河和辽河等重要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果。

城市流域综合整治的重点在于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包括水污染治理、河道整治、改善城市景观和提高防洪能力等方面。城市流域污染普遍具有季节性和结构性等特点,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截流管网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流域;流域沿岸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沿河道堆放;城郊结合部养殖业和畜牧渔业发展迅速,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大量养殖业废水与粪便直接排入水体;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造成流域水体污染;农田施肥不科学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开山炸石、取土烧砖、开垦荒地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此外,城市流域污染的治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河道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共同控制排污总量。目前,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环境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企业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偷排超排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2 发达国家流域污染治理的经验启示

早在19世纪末,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城市流域污染的治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城市流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到根本性改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城市流域治理的经验,英国泰晤士河和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治理就是两例治理成功的典型案例。

自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的泰晤士河遭到严重污染,成为欧洲污染最早、最严重的城市流域之一。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统一规划和管理泰晤士河流域,分两次对泰晤士河进行专项治理,清理河道,修筑堤坝,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截污管网,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严治理工业污染等。泰晤士河经过100多年的治理,费用高达300多亿英镑,现已成为国际上治理效果最显著的河流之一,河流水质已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鱼类绝迹百年后重返泰晤士河。

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第一大河,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环境部专门成立了圣劳伦斯河管理中心,从事圣劳伦斯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环境部领头、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管理体系;积极鼓励城市居民参与流域污染治理。据统计,每年有高达1万多人参加流域治理工作,义务工作时间长达16万小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圣劳伦斯河流域有毒物质排放量减少了96%,并创建了首座海洋公园,取得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城市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3.1 城市流域污染整治应以确保水质为基点,以总量控制为指导原则,根据功能分区开展污染治理,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流域水污染环境管理一体化综合整治思路。

3.2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控制工业污染。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制定严格的行业排放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从严审批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严格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

3.3 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必须配套脱氮除磷工艺,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执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效运营。

3.4 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建立流域污染源和水环境污染应急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重点工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污染监控装置,使得环保部门能够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流域内水质情况;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对入河排污口的设置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确保符合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的要求。

3.5 完善环境法治,依法追究环境责任。建立排污企业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超标排放等违法现象,对造成环境危害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依法进行环境损害赔偿。每年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6 注重流域水土保持和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流域上游要注重森林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通过推广沼气池、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合理利用养殖业粪便与农业固废,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逐步减少流域内污染排放。

3.7 污水资源化,走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再生水处理站和加压泵站,加快建设再生水利用系统,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城市景观、绿化、道路冲洗等优先使用再生水。污水资源化对于水资源短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流域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恢复流域生态系统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流域资源,协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优化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J].环境科技,2008.

[2]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水工业市场,2009.

[3]顾骅珊.区域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J].环境经济,2012.

[4]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城市小流域水污染控制:桃花江上游来水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6]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决策与典型案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徐丽(1984-),女,广西桂林人,研究方向:投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