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5-01-01 00:00:00陈玉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4期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城市规划中土地资源能否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规划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文章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并针对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发展;建议

土地利用问题一直都是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内各种元素的一种塑造,创造一种适合人类生活和居住的文明环境,这一过程是通过对土地的配置来实现的。任何一个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过程都是土地利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然而我国的城市土地规划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受到传统理念和思想影响较大,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改进调整管理机制,以便更好的贴近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

1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1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都属于对空间进行规划的范畴,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内各类用地的布局和组合,注重其功能性。土地利用则侧重如何合理安排现有土地资源,并达到有效利用,节约保护土地资源。它们依据的规范也不一样,虽然在编制和实施时在各自的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要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但因编制部门不同,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实施任务也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实现两种规划的协调统一。

1.2 城市发展在定位上存在不合理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城市建设必然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是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而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这二者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多城市过分注重城市建设,而忽略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忽略城乡流动和人口增长等问题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城市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以人性化规划为理念,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位城市发展。

1.3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率不高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率体现了城市整体配置水平和城市土地使用水平。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仍表现在加大土地使用面积,扩大城市外延投入来实现,走上“蔓延式”发展误区,大力开发新区、新城、新大学城等,而城市内部却存在许多闲置土地和有较大利用潜力的土地没有开发,因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 加强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建议

2.1 以合理用地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要发展,耕地也要保护。因此要求城市规划要以合理用地作为核心,强调合理用地的重要性,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需求的同时,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管理、治理,保护,合理引导城市建设和开发,协调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而土地利用也要以城市规划作为依据,按照布局合理,完善功能,提高效能等要求不断强化城市规划的管制与开发指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互相影响。

2.2 加大城市用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包括地上、地面、地下三个方面。城市用地要做到地上、地下统筹规划,近期和长远规划结合,促进城市的持续、长效、健康发展。根据以往一些发达城市的经验,可以在高密度人群城市开发地下土地,如在地下建设地下商场,地铁等,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2.3 注重区域发展观念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要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发展,首先从城市区域发展特点出发,依据国家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城市区域发展用地布局、规模、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城市区域发展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优势及影响因素,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最后根据城市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重整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2.4 土地利用与发展要与社会、政治、经济紧密结合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此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要发挥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要结合宏观区域经济竞争要求,对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分析和展望,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分析,提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新理念。

2.5 优先发展生态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代表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民居住,并不是看一个城市规模大小,建筑高低,更多看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对城市建设中生态建设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必须优先考虑生态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的合理容量,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制定一些法律来约束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手段,如:建立建设地区和保护地区的土地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控制环境容量小的城市,发展环境容量大的城市;同时还可以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分为城市化发展促进地区、城市化发展控制地区及非城市化发展地区三种,通过对生态环境限制因素的分析,确定各区局的范围。在土地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把土地利用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2.6 重视实施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化时,对实施策略不能只限于理论的研究,还要注重可操作性。针对城市发展情况和大型基础设施的调整,根据目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发展,组织机构,资金筹措等一系列措施,将原来单独的部门计划,编制为一个相互联系配套的组合战略,并从空间结构、产业发展、交通系统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切实可行。

2.7 把握发展机遇

在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时,一定要抓住时机,利用城市化发展建设和土地利用与发展的时间效率,加快城市土地利用和发展建设的速度,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建设的质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做出适合城市发展的合理安排。

2.8 建立土地循环利用调控措施

通过土地收购、土地流动、土地储备等各种途径,增大城市土地存量,加强城市土地流动使用权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将闲置的土地调拨给可以利用的企业,也可将部分土地转换成资金,实现国有土地的保值增值,建立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

3 结束语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在结合自己国情的同时也可以吸收借鉴国外一些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的成功经验,掌握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总体情况,调整思路,动态的解决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出现的问题,编制出适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正确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指导规划,既要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淼.浅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9.

[2]董铭,杨爽.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3]高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J].商业时代,2010(24) .

[4]许广安.关于城市建设现状存在一些问题的思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10(5).

[5]吴丁杰,徐聪,夏圆圆.关于新时期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两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